一項於2025年8月發表在《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期刊上的研究,為經常性陣發性緊繃型頭痛(FETTH)的治療帶來了新契機。由Jin博士及其團隊進行的這項隨機對照試驗,證實了耳穴針灸療法在改善頭痛症狀、減輕焦慮與憂鬱,以及促進腦部血流量方面的顯著成效。
這項研究納入了80名患有FETTH的參與者,並將他們隨機分配至耳穴針灸組或模擬針灸組,進行為期四周的治療,並追蹤至24週。研究結果顯示,耳穴針灸組在視覺類比量表(VAS)評估的頭痛嚴重程度、頭痛指數、焦慮與憂鬱的漢密爾頓量表分數,以及腦動脈血流速度等方面,均較模擬組有顯著改善。此外,耳穴針灸組在治療期間使用急性頭痛藥物的頻率也顯著降低。
耳穴針灸療法,作為傳統中醫學(TCM)的一部分,其原理是透過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這些穴位被認為與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生理功能相連結。這種療法被視為一種微系統,反映了全身的健康狀況。研究指出,耳穴針灸可能透過調節自主神經系統、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如腦內啡),進而達到鎮痛、減輕壓力與改善情緒的效果。這與傳統中醫理論中,透過疏通經絡、平衡氣血來達到治療目的的觀點不謀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也觀察到耳穴針灸對腦部血流的正面影響。先前有研究顯示,針灸能增加腦部血流量,特別是前腦血管動脈(ACA)和後腦血管動脈(PCA)的血流速度,這可能與改善腦部功能有關。雖然本研究主要關注頭痛的緩解,但腦部血流的改善可能為其整體療效提供了另一層次的佐證。
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耳穴針灸在減輕焦慮和憂鬱症狀方面具有潛力。焦慮和憂鬱常與緊繃型頭痛並存,而耳穴針灸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如「神門穴」,被認為能幫助調節神經系統,促進放鬆,進而改善情緒狀態。這為尋求非藥物性治療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為耳穴針灸作為緊繃型頭痛的一種有效且安全的輔助療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證據。它不僅能直接緩解頭痛症狀,還可能透過改善腦部血流和調節情緒,帶來更全面的健康效益。然而,研究者也強調,未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其長期療效與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