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四千年前南極藻華顯著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新研究揭示

编辑者: Uliana S.

德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AWI)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約一萬四千年前南大洋發生的大規模藻華,顯著降低了當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含量。這項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的研究,利用古老 DNA 分析技術,揭示了由費氏藻(Phaeocystis)屬為主的藻華在地球氣候史上扮演的關鍵碳循環角色。

研究指出,在所謂的「南極冷期逆轉」(Antarctic Cold Reversal, ACR)期間,約距今一萬四千七百年至一萬三千年前,特定的氣候條件促成了費氏藻的大規模繁殖。冬季海冰的廣泛存在,隨後春季強烈的融冰作用,為這些藻類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透過光合作用,這些藻類吸收了大量的 CO2,有效減緩了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上升速度。AWI 的團隊透過分析沉積物中保存了數千年的遺傳物質(sedimentary ancient DNA, sedaDNA),重建了當時的海洋生態系統,並確認了藻類在碳封存方面的關鍵作用。

這些發現對於理解當前的氣候變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的趨勢顯示南極海冰正在減少,這可能會改變過去有利於大規模藻華形成的條件。若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因此下降,將對全球氣候調節產生深遠影響,凸顯了極地生態系統與地球氣候系統之間微妙的相互關聯。

進一步研究過去的氣候事件,例如南極冷期逆轉,為理解當前的環境變化提供了寶貴的背景資訊。南極冷期逆轉是過去冰河時期結束後,全球暖化趨勢中的一個顯著的南半球冷卻事件。儘管驅動這種跨半球氣候耦合的確切機制仍在探索中,但模型顯示海冰擴張和海洋熱量輸送的變化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費氏藻藻華在此期間穩定大氣 CO2 的作用,是這個複雜氣候拼圖中的關鍵一環,有研究指出這些藻華有助於冰芯記錄中觀察到的 CO2 平穩期。

沉積物古老 DNA 的分析是理解過去海洋生物及其在氣候調節中作用的強大工具。這項技術能夠識別那些可能未留下顯著化石記錄的生物,從而更全面地描繪古代生態系統。透過分析深海沉積物中保存的遺傳物質,科學家能夠重建過去的海洋群落及其對環境變化的反應,為預測海洋生物如何應對未來氣候變遷提供關鍵見解。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工作,正是展示了這些先進的分析方法如何革新我們對地球氣候歷史和海洋生態系統關鍵功能的理解。

來源

  • awi.de

  • Nature Geoscienc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一萬四千年前南極藻華顯著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新研究揭示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