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42次南極科考隊啟航 驗證國產尖端裝備與冰下湖鑽探
编辑者: Uliana S.
中華民族的探索精神,總是在極限邊緣尋求新的疆界。在西元2025年11月1日這個標誌性的日子,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自上海啟航,展開一場橫跨八萬海里的壯闊征程。此次行動不僅是例行性的科學考察,更是一次對國家自主研發實力的深度檢驗,旨在提升人類對地球最純淨疆域的認知與維護能力。此次考察由「雪龍」號與「雪龍2」號兩艘破冰船共同保障,預計將於2026年5月圓滿完成任務後返航。
此次科考的核心亮點之一,在於對多項尖端國產技術裝備的實地驗證。其中,自主設計製造的「雪豹」6x6輪式載具,作為面向極地內陸極端環境的高機動平台,將首次深入東南極腹地執行任務,承擔人員快速轉移與物資高效運輸等關鍵職責。同時,THT550全液壓大功率牽引裝備,這款具備獨立四履帶行走系統的雪地利器,也將在冰雪世界中展現其強大牽引力,優化重型物資的後勤保障效率。這些裝備的現場表現,標誌著中國極地陸域載具正朝向體系化、多功能化的方向邁進。
考察隊的科學目標同樣宏大且深遠。他們將持續在阿蒙森海、羅斯海等關鍵海域,針對氣候變遷對南大洋生態系統的影響進行長序列的觀測與研究,以更清晰地描繪南極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的角色。更具突破性的是,科考隊計劃首次進行南極內陸冰層深處湖泊的科學鑽探試驗,利用國產熱水鑽與熱融鑽系統,在超過3000米的冰層下實施潔淨取樣作業,旨在探索與世隔絕的冰下湖環境與地質特徵,為未來研究極端環境下的生命形式與氣候演化提供關鍵線索。
此外,秦嶺站的配套設施優化,包括科研棟、通訊網絡的完善,以及既有海水淡化、風力發電等國產化設施的可靠性驗證,也將是本次任務的重點。此次遠征匯集了來自國內超過80家單位的500餘名隊員,並有來自泰國、智利、葡萄牙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共同參與,體現了國際間在極地科學領域的協作精神。每一次向極地的挺進,都是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拓展,也是對自身能力與韌性的深刻映照,每一次技術的實踐,都為未來的探索鋪設了更堅實的基石。
來源
China News
China's 42nd Antarctic expedition team sets sail from Shanghai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