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海域神秘光芒源於矽藻與球石藻,影響氣候變遷

编辑者: Uliana S.

科學家們經過二十多年的困惑,終於確認南極海域神秘光芒的來源是微小的矽藻(diatoms)和球石藻(coccolithophores)。過去,衛星影像曾顯示出異常明亮的海域,並僅歸因於更北方的「鈣華帶」(Great Calcite Belt)。一項由研究船R/V Roger Revelle執行的科學考察,深入南緯60度進行海水顏色、反射率及生物群落的廣泛測量,證實了由玻璃狀二氧化矽外殼包裹的微小矽藻是造成此發光現象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還發現證據顯示,球石藻可能在這些較冷的南方水域生存,並影響營養循環。

這些發現對於理解南極地區作為主要碳儲存庫的角色,以及氣候變遷的持續影響至關重要。矽藻以其能反射光線的堅硬二氧化矽外殼(frustules)聞名,這與球石藻的碳酸鈣外殼在高濃度時產生的視覺效果相似,有助於解釋先前衛星觀測到的異常明亮區域。研究進一步指出,矽藻約佔南極浮游植物的一半,並在碳封存中扮演關鍵角色,它們的矽質外殼能捕捉二氧化碳,並在死亡沉降時將碳帶往深海。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在極地水域也偵測到球石藻的存在,這表明這些浮游植物能在比先前預期更冷的水域中生存。球石藻在海洋碳循環中扮演著複雜的角色,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同時其碳酸鈣外殼的形成過程也影響著海洋的碳平衡。儘管如此,科學家們觀察到,在1997年至2016年間,隨著海冰增加,矽藻族群顯著減少,而後海冰消退後,矽藻數量有所回升,但像球石藻這類較小的藻類則持續增長。

氣候變遷正深刻地改變著南極的陸地與海洋環境。過去50年來,該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約增加了攝氏2.8度,導致冰架崩解,永久改變了南極景觀與南大洋。這些環境變化對依賴海冰的物種,如磷蝦、企鵝、海豹和鯨魚,產生了重大影響。科學家們正持續監測這些變化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包括水團密度、洋流模式、磷蝦及其他浮游動物的豐度,以及掠食者族群的變化。這些微觀生物的動態變化,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需要持續的研究與觀測來理解其敏感生態系統的轉變。

來源

  • Merkur.de

  • Nexta Expedition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南極海域神秘光芒源於矽藻與球石藻,影響氣候變遷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