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極內陸暖化加速,超越全球平均水平

编辑者: Uliana S.

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的最新研究顯示,東南極內陸地區的溫度在1993年至2022年間呈現加速上升趨勢,其年平均溫度每十年增加攝氏0.45至0.72度,此升溫幅度顯著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這項由名古屋大學栗田直之教授領導的研究,首次深入探討了東南極內陸冰蓋區域的氣候變遷,並指出其暖化機制與南印度洋的溫度變化密切相關。

研究發現,與沿海地區未出現顯著暖化趨勢不同,東南極內陸的升溫趨勢清晰可見。科學家將此現象歸因於複雜的海洋與大氣交互作用。南印度洋的海洋鋒面(Subtropical Frontal Zone, STFZ)因全球暖化而加劇,導致海面溫度梯度增加約20%,進而引發大氣中的「偶極模式」(dipole pattern)。這種模式會將暖空氣從中緯度地區吸引至南極內陸,造成溫度顯著升高。此一暖化機制尚未被現有的氣候模型充分捕捉,這意味著對未來南極冰層融化的預測可能過於樂觀。

過去,東南極的廣闊內陸地區因觀測站點稀少,被視為氣候研究的「盲點」。然而,該地區蘊藏著全球大部分的冰川冰,其氣候變化對全球海平面影響至關重要。此次研究透過分析自1990年代以來持續運行的三座無人氣象站(富士圓頂站、接力站和水手站)數據,填補了這一關鍵的數據缺口。研究結果不僅證實了內陸地區的快速暖化,更揭示了其背後由南印度洋變暖驅動的大氣環流變化。

這項發現強調了將這些新見解納入氣候模型的重要性,因為東南極內陸的快速升溫可能比預期更早地影響沿海地區,進而對全球海平面造成更嚴峻的衝擊。過去的研究曾指出,在約13萬至11.5萬年前的末次間冰期,全球平均溫度較高時,東南極冰蓋也曾有過顯著融化,足以使海平面上升約0.8公尺,這顯示東南極冰蓋對氣候變遷的敏感性。

此研究的發現,特別是南印度洋暖化如何透過大氣環流影響東南極內陸的機制,為理解地球氣候系統的複雜性提供了新的視角。它提醒我們,即使是看似遙遠且極端的環境,其變化也可能透過複雜的連鎖反應,對全球氣候和海平面產生深遠影響。這也促使科學界需要更精確地評估和預測未來海平面上升的幅度,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

來源

  • Frankfurter Rundschau

  • Record High Temperatures in the Ocean in 2024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東南極內陸暖化加速,超越全球平均水平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