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屆義大利南極任務:深入時光深處,解讀氣候變遷的奧秘

编辑者: Uliana S.

第四十一屆義大利南極探險隊已正式啟動,動員了約兩百名專家學者投入多學科研究。這些研究涵蓋了冰川學、氣候學和海洋學等基礎領域,凸顯了義大利致力於全面理解地球運作過程的決心。在任務的初始階段,工作重點集中於恢復馬里奧·祖凱利沿海站(Mario Zucchelli)的運作機能,並仔細檢視海冰的狀況。

海冰狀況的驗證至關重要,因為它必須確保C-130J運輸機的安全降落。這些飛機是向南極大陸腹地運送人員和必要物資的生命線。在極端環境下執行此類後勤作業,需要極高的協調性和預見性,使得每一次物資交付都成為集體專業技能的展現。本季任務的核心,是參與在小圓頂C(Little Dome C)地點進行的國際合作項目:「超越EPICA:最古老的冰芯」(Beyond Epica Oldest Ice)。

這項宏偉倡議的目標是鑽取年齡可能超過一百二十萬年(1.2 million years)的冰芯。透過分析這些極為古老的冰層,科學家將能夠重建過去的氣候條件,為理解地球的長期循環提供無價的數據。這項由歐盟委員會資助的新計畫,旨在填補一項關鍵的知識空白,特別是關於冰河期循環從四萬一千年(41,000-year)週期過渡到更長的十萬年(100,000-year)週期的機制。先前由EPICA項目創下的紀錄,僅涵蓋了過去八十萬年(800,000 years)的歷史。

在小圓頂C的成功鑽探已取得歷史性成就,於一月初宣布鑽取到長達兩千八百公尺(2800 meters)的冰芯,並觸及基岩。該項目匯集了來自十個歐洲國家的機構共同參與,包括德國的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英國南極調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法國極地研究所IPEV,以及負責主導鑽探工作的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極地科學研究所(ISP-CNR)。

將這些珍貴樣本運回歐洲的後勤挑戰同樣艱鉅:它們必須由「勞拉·巴斯」號破冰船(Laura Bassi)運輸,並全程維持在零下五十攝氏度(-50°C)的嚴格冷鏈條件下。這項細緻入微的工作,強調了科學界致力於收集資訊、闡明全球氣候規律的堅定承諾,最終目標是增進我們對地球未來軌跡的集體理解。

來源

  • Media ENEA

  • Ricerca polare: l'Italia stanzia 23 milioni di euro per la 41esima spedizione in Antartid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