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協商已從僵局轉向積極的收尾階段,韓國官員們在啟程前往華府前釋放出樂觀訊號,預示著兩國經貿關係在2025年正朝向更穩固的基礎邁進。這場旨在深化雙邊經貿連結的對話,展現了雙方在當前國際局勢下尋求共識的決心。
韓國代表團的信心獲得了美方官員的呼應。據悉,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公開表示,美韓貿易談判已進入最後的調整階段,預期在未來十天內會有明確結果。同時,韓國總統政策顧問金永範也證實已取得實質進展,對會談感到樂觀。官員們的此行目的,是為了在十月底於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峰會前,為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的雙邊會晤鋪平道路,力求在峰會前夕達成最終協議。
本次協商的核心焦點,延續了七月底初步達成的協議框架:美國承諾將對韓國商品的關稅從百分之二十五降至百分之十五,而韓國則承諾向美國戰略產業投入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的投資。然而,這筆巨額投資的具體執行方式,成為了協商中的關鍵難題。韓方傾向於以貸款擔保等形式進行,以避免對國內外匯市場造成劇烈波動,甚至擔憂過度承諾可能重現金融風暴陰影。美方代表提出的新建議,正試圖化解雙方在投資細節上的分歧,這被視為談判出現轉機的重要契機。
與此同時,韓國商界巨擘也正以實際行動展現對政府的支持。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以及LG集團董事長具光謨等四大財閥領袖,正隨同政府官員訪美,並出席了由日本軟銀會長孫正義主辦的投資論壇。此舉被解讀為財界「助攻政府、直攻川普」的策略,意在透過聚焦人工智慧與半導體等前瞻產業的投資,為關稅談判的最終拍板增添助力。尤其孫正義主導的四千億美元美國AI基礎建設「星門計畫」,更凸顯了當前全球資本流向與戰略產業佈局的緊密關聯。
從宏觀角度來看,雙方官員在華盛頓密集會晤,試圖在既定時間節點前達成共識,這不僅是數字與條款的拉鋸,更是對未來共同發展藍圖的描繪。當前,雙方正專注於將表面的分歧轉化為內在的協同,讓這份協議的達成,成為雙方在變動的國際格局中,共同穩固經濟基礎的契機。這場協商的最終落定,將為區域經濟的穩定性提供一個清晰的參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