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與歐盟推進東側「無人機牆」倡議,以應對俄羅斯無人機威脅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面對俄羅斯無人機日益頻繁的侵擾,北約(NATO)與歐洲聯盟(EU)成員國正積極推動一項劃時代的防禦計畫——沿著聯盟東側邊境建立一道「無人機牆」。這項旨在強化偵測與攔截能力的倡議,結合了先進的感測器網絡、電子干擾設備及攔截系統,並預計將烏克蘭納入共同開發者,以應對不斷演變的空中威脅。

愛沙尼亞率先提出了「波羅的海無人機牆」的構想,這是一個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感測器、干擾器和無人機攔截器組成的綜合網絡。此計畫得到了芬蘭、挪威和波蘭的支持,目標是在一年內建立起有效的嚇阻能力,但其實現仍有賴於歐洲的資金支持。同時,德國的對外政策專家諾伯特·羅特根(Norbert Röttgen)也強烈主張在北約的整個東部邊境建立一道「無人機牆」,強調保護免受無人機威脅的必要性,並呼籲採購多種類型的無人機以增強防禦。歐盟委員會委員安德里亞斯·庫比利烏斯(Andrius Kubilius)亦正積極推動此計畫,預計將召集東歐國家的國防部長會議,並邀請烏克蘭參與,以期加速計畫的進展。

烏克蘭因其在對抗俄羅斯無人機方面的豐富實戰經驗,被視為東部防禦盾的重要共同創作者。歐盟已承諾提供60億歐元的資金,與烏克蘭建立「無人機聯盟」,旨在利用烏克蘭在戰場上的創新能力,並推動聯合工業化生產。烏克蘭方面也表示願意分享其在無人機偵測與反制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包括其開發的聲學感測系統,這能有效識別低空飛行的小型無人機,並將數據傳輸至配備反無人機武器的機動小組,提供比傳統雷達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此項倡議的緊迫性,源於近期俄羅斯無人機侵入波蘭領空事件。據報導,在9月10日晚間,約有19架俄羅斯無人機侵入波蘭領空,暴露了歐洲及北約在防禦無人機威脅方面的潛在漏洞。此次事件促使波蘭啟動了《北大西洋公約》第四條的磋商,凸顯了加強集體防禦的必要性。為此,北約已啟動「東方哨兵」(Eastern Sentry)任務,旨在加強東側邊境的防禦部署,整合空中、陸地、海上及網絡能力,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威脅。

分析指出,目前北約及歐盟成員國所採用的,使用昂貴的導彈和戰鬥機來攔截廉價無人機的方式,在經濟上和軍事上都難以持續。烏克蘭在實戰中驗證的、成本效益更高的無人機防禦策略,例如結合聲學感測器和機動反無人機小組,正成為歐洲國家學習的典範。儘管有分析認為「無人機牆」可在一年內建成,但如此快速的部署需要前所未有的歐盟與北約層級協調,以及大量的財政投入。歐洲防禦體系目前存在的碎片化問題,也可能被俄羅斯利用,因此,建立一個統一且協調的防禦網絡至關重要。這項「無人機牆」計畫不僅是一項技術上的突破,更是歐洲國家在面對新興安全挑戰時,展現戰略遠見、加強協作與共同應對的決心,旨在為區域穩定與安全築起一道堅實的屏障。

來源

  • Agencia Informativa Latinamericana Prensa Latina

  • Germany called for the creation of a 'drone wall' on the eastern flank of NATO

  • Estonia proposes Baltic Drone Wall to protect NATO’s eastern flank

  • The EU is considering a 'drone wall' on NATO's eastern border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