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召開聯合國安理會會議,譴責俄羅斯侵犯領空行為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2025年9月19日,三架俄羅斯 MiG-31 戰鬥機侵犯了愛沙尼亞領空,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譴責。此次事件促使愛沙尼亞於9月22日召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緊急會議,以應對俄羅斯日益增長的挑釁行為及其對歐洲安全的影響。
據愛沙尼亞政府稱,這三架俄羅斯 MiG-31 戰鬥機從東北方向進入愛沙尼亞領空,在芬蘭灣上空停留了12分鐘。在此期間,這些飛機沒有飛行計劃,應答器關閉,並且與愛沙尼亞空中交通管制缺乏雙向無線電通信。北約(NATO)為應對此事件,啟動了部署在愛沙尼亞的 F-35 攔截機,並與芬蘭和瑞典的戰鬥機協調,將俄羅斯飛機驅離。愛沙尼亞外交部長馬爾古斯·查克納(Margus Tsahkna)表示,俄羅斯的行為「破壞了對所有聯合國會員國安全至關重要的原則」,並強調此類侵犯行為,特別是由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為,需要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回應。他指出,這是愛沙尼亞今年第四次發生領空被侵犯事件,但此次是首次涉及超音速戰鬥機編隊,顯示了局勢的嚴峻性。
此次事件並非孤例,它發生在近期俄羅斯飛機和無人機侵犯波蘭和羅馬尼亞領空之後。波蘭在9月初曾報告19架次俄羅斯無人機侵入其領空,羅馬尼亞也在9月13日報告了俄羅斯無人機的侵入事件。這些事件被視為俄羅斯系統性地測試歐洲和北約的反應能力,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北約為此啟動了「東方哨兵」(Eastern Sentry)任務,以加強其東翼的防禦態勢。
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會議上,歐洲各國代表強烈譴責俄羅斯的行為。英國外交大臣伊薇特·庫珀(Yvette Cooper)警告說,俄羅斯的魯莽行為可能導致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發生直接武裝衝突。美國代表也重申了對北約領土的堅定承諾。然而,俄羅斯代表則否認了侵犯領空的指控,聲稱其飛行嚴格遵守國際法,並指責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存在「恐俄症」和「毫無根據的指控」。
此次事件凸顯了歐洲安全架構面臨的挑戰,以及國際社會在應對此類挑釁行為時的複雜性。愛沙尼亞召開此次聯合國安理會會議,是其34年聯合國成員國歷史上的首次,旨在引起國際社會對俄羅斯日益增長的侵略性行為的重視,並尋求一個強有力的國際回應,以維護歐洲的和平與穩定。俄羅斯方面則堅稱其行動符合國際法,並指責西方國家誇大其詞,試圖將俄羅斯描繪成敵人。
來源
ERR
UN Security Council to hold emergency meeting on alleged Russian airspace violation over Estonia
Russia denies violating Estonia's airspace as UN meets over incident
Russia denies violating Estonia's airspace as UN meets over incident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