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太空碎片威脅延遲後,「神舟二十號」乘組順利返回地球
编辑者: S Света
由三名太空人組成的「神舟二十號」任務乘組,在天宮空間站完成了長達六個月的軌道駐留任務後,已成功返回地球。原本預定於2025年11月5日返回的行程,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CMSA)推遲。延期的主要原因,是為了對一次潛在的太空碎片撞擊事件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最終,三位太空人陳東、陳中瑞和王傑,乘坐先前將替換乘組送上空間站的「神舟二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
「神舟二十號」乘組的太空任務始於2025年4月。為了確保空間站的持續運營,乘組輪換工作在2025年10月31日「神舟二十一號」發射升空後順利完成,使空間站暫時容納了六名太空人,這也是確保連續載人能力的標準操作程序。該乘組在軌道上停留的時間超過了202天。值得一提的是,任務指揮官陳東刷新了中國太空人累計在太空停留時間的新紀錄,總時長超過了417天。在執行任務期間,太空人們不僅進行了空間站的維護和修復工作,還根據記錄完成了大約90項科學實驗,涵蓋了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學以及空間天文學等重要領域。
這次返回艙的著陸地點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戈壁沙漠中的東風著陸場。該綜合設施自2021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一直沿用成熟的搜救模式,動用了空中和地面搜救隊伍。這次「神舟二十號」事件再次凸顯了軌道碎片問題的緊迫性。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的估計,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碎片中,尺寸超過一公分的物體數量已超過一百萬個,對太空飛行構成持續的威脅。
在2025年11月5日宣布潛在撞擊事件後,CMSA立即啟動了應急響應程序,包括對返回艙的完整性,特別是隔熱罩的技術評估。當時曾考慮發射無人飛船「神舟二十二號」來替換可能受損的返回艙模組。然而,最終決定讓乘組搭乘「神舟二十一號」返回。在返回前,「神舟二十號」乘組還在空間站上安裝了加強型的碎片防護裝置。天宮空間站是一個由三個艙段組成的結構,於2021年至2022年間陸續發射,其可居住體積約為340立方公尺。儘管任務有所延遲,但這次成功的返航充分展現了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運營韌性,再次證明了飛行安全始終優先於任務進度的原則。
來源
The Independent
Reuters
AP News
Reuters
Reuters
Space.com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