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強化關鍵礦物供應鏈聯盟,應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编辑者: S Света

2025年10月28日,美國與日本在東京正式簽署了一項框架協議,旨在鞏固雙方在確保關鍵礦物及稀土元素供應不中斷方面的戰略夥伴關係。此項重要簽署,發生在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對日本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期間,期間他也依照外交禮節覲見了德仁天皇(Emperor Naruhito)。這項協議明確了兩國的共同願景,即為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國防能力的提升,建立一個更具韌性與可靠性的基礎。

這項達成共識的核心,是建立一個旨在提升這些對現代工業至關重要資源的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性」的框架結構。美日戰略聯盟要求雙方積極展開合作,共同識別出「具備共同利益的項目」,以期消除全球物流體系中現存的供應脆弱環節。為了有效推動這些關鍵倡議的實施,雙方將採取綜合性的方法,動員政府機構與私營部門提供全面的支持。白宮方面已公開證實,這項協議為實現關鍵供應鏈的長期穩定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推動此次美日合作的緊迫性,主要源於中國近期採取的行動。今年十月初,北京收緊了對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措施,此舉在全球原材料市場上立即引發了新的緊張情緒。雖然這些行動是以保護中國國家安全為名義,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北京試圖加強其對全球關鍵原材料供應的影響力。面對北京的此類戰略性舉措,美國和日本等夥伴國家不得不積極尋求替代性的供應途徑,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對於鋰和鈷等關鍵礦物的需求,特別是用於電動汽車電池生產的材料,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內將出現爆炸性增長,增幅可能達到400%至600%。而鋰和石墨的需求增長預測甚至高達驚人的4000%。美日兩國的聯合行動,承諾在協議簽署後的六個月內,支持用於出口的終端產品製造項目,這充分展現了雙方建立完整、獨立生產週期的堅定決心。此舉延續了川普總統此前在供應鏈領域的政策路線,他曾與馬來西亞和泰國簽署過類似的合作協議。

對過度依賴中國的擔憂並非僅限於亞洲和北美;歐洲也同樣深感不安。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此前曾公開指出,歐洲的供應安全正處於嚴峻的風險之中。專家分析指出,儘管全球部分關鍵資源的最大儲量位於其他國家——例如鈷主要集中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C),鎳則主要分布在澳洲和印尼——但中國仍控制著全球超過一半的鈷、鋰、鎳和稀土元素的加工提煉環節。華盛頓與東京的此次合作,也與更廣泛的多邊倡議,例如「礦物安全夥伴關係」(Minerals Security Partnership)相契合,該倡議旨在推動供應來源的多樣化和確保道德採購標準。

來源

  • Berliner Zeitung

  • The Times of India

  • The Economic Times

  • The National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