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審議機制,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编辑者: gaya ❤️ one

美國政府於2025年8月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普遍定期審議(UPR)機制,此舉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擔憂,標誌著美國在人權領域的國際參與策略出現重大轉變,並引發了對全球人權監督機制有效性的討論。

普遍定期審議(UPR)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一項獨特機制,自2006年成立以來,要求所有193個聯合國會員國每四年半接受一次關於其人權記錄的同行審議。美國曾參與過三輪UPR審議,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11月完成。然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參與UPR意味著認同人權理事會的職權和活動,並無視其未能譴責嚴重侵犯人權者的情況,點名中國和古巴等國為例。

此項退出決定是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2月簽署的一項行政命令的延續,該命令旨在讓美國脫離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此舉與川普政府在2018年首次退出該理事會的行動如出一轍。美國政府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對人權理事會的「政治化」以及對以色列的「偏見」的批評,認為該組織未能有效處理人權侵犯行為,反而保護了某些國家。

然而,美國國內外的人權組織對此決定表達了強烈批評。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認為,此舉將美國置於侵犯人權者的行列,並為獨裁者和威權統治者提供了鼓勵。PEN America則表示,此舉顯示美國對言論自由和人權的承諾出現根本性倒退,並可能鼓勵俄羅斯、伊朗和中國等國逃避問責。這些組織認為,美國的退出不僅削弱了全球人權保護,也為其他國家逃避審查提供了藉口,並可能損害美國在國際人權事務中的領導地位。

歷史上看,美國在參與國際人權機制方面曾有過波動。小布希政府時期曾抵制人權理事會,而歐巴馬政府則於2009年重新加入,認為從內部參與更能影響理事會的工作。川普政府的退出行動,再次引發了關於美國在多邊主義框架下如何發揮作用的討論。儘管美國退出了UPR審議,但其聲明仍將繼續在組織外為改善人權貢獻力量。然而,此舉的長期影響以及對全球人權監督機制的潛在衝擊,仍有待觀察。

來源

  • Washington Examiner

  • US withdraws from key UN human rights report, draws criticism from rights advocates

  • Trump withdraws U.S. from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a second time

  • ACLU Comment on Trump Administration Boycott of United Nations Review of US Human Rights Record

  • PEN America Condemns Trump Administration’s Decision to Withdraw from Participation in the Universal Periodic Review Process at the United Nations

  • US pulls out of UN human rights report after withdrawing from council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