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副秘書長納伊姆·卡塞姆(Sheikh Naim Qassem)於2025年8月15日發表電視講話,強烈駁斥黎巴嫩政府批准的解除武裝計畫。該計畫要求真主黨在年底前繳械。卡塞姆堅稱,此計畫旨在服務以色列的利益,並損害黎巴嫩的國防能力,認為解除武裝將助長以色列的攻擊與驅逐行動。他主張,政府應當抵抗以色列的佔領,並強調真主黨只有在以色列停止空襲並完全撤離黎巴嫩領土後,才會考慮討論國家防禦戰略。
與此同時,黎巴嫩總統阿翁(Joseph Aoun)在貝魯特會見了伊朗高級官員拉里賈尼(Ali Larijani)。阿翁總統重申黎巴嫩反對外國干涉、維護國家主權的立場。拉里賈尼則否認伊朗干預,反而指責美國強加此計畫,並表示任何解除武裝的決定都應源於黎巴嫩內部的對話,同時伊朗將支持黎巴嫩對抗以色列的威脅。
此事件發生在黎巴嫩與以色列經歷了長達14個月的戰爭之後,該衝突造成數千人死亡、超過百萬人流離失所,並帶來約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在2023年10月開始的加薩衝突背景下,區域代理勢力面臨解除武裝的壓力,真主黨和哈瑪斯(Hamas)等組織的軍事力量受到以色列的削弱。
卡塞姆的言論反映了真主黨對該計畫的堅決反對,他將此計畫視為「美國—以色列項目」,並警告若政府執意推行,可能引發國內衝突。他同時也感謝伊朗在資金、武器和政治上的支持。黎巴嫩政府此舉是在美國壓力下推動的,旨在實現停火並將所有武器收歸國家控制。然而,真主黨及其盟友阿瑪爾運動(Amal movement)並未立即呼籲民眾抗議,但卡塞姆警告,若有必要,可能會出現針對美國大使館的抗議活動。
分析人士指出,此類政治僵局凸顯了黎巴嫩在國家穩定與主權議題上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在強大的非國家武裝力量與區域地緣政治角力之間。伊朗官員拉里賈尼的訪問,被視為試圖緩和局勢並影響伊朗對真主黨未來地位的看法。黎巴嫩國內對於真主黨武器地位的爭議由來已久,部分政治派別認為只有國家才應擁有武裝力量。此次事件進一步加劇了該國的政治分裂,並突顯了區域大國對黎巴嫩內政的影響力。黎巴嫩總統的立場,雖然強調國家主權,但在真主黨強大的軍事與政治影響力下,其效力仍有待觀察。此類緊張局勢不僅影響黎巴嫩的內部穩定,也牽動著中東地區的權力平衡與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