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 Sentinel-4 任務成功地從其地球同步軌道捕捉並傳輸了首批大氣成像數據。這項里程碑式的成就,標誌著歐洲在持續環境監測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它再次凸顯了人類社會致力於運用先進的太空技術來維護地球環境的堅定承諾。
Sentinel-4 衛星搭載的紫外線-可見光-近紅外光譜儀(UVN)是在 2025 年 7 月 1 日發射升空,它被整合在「第三代氣象衛星探測器 1 號」(MTG-S1)平臺之上。這種雙重架構設計,將詳細的大氣成分分析與必要的氣象數據採集功能巧妙地結合在單一資產中。Sentinel-4 運行於約 36,000 公里的高度,其固定的地球同步位置確保了對特定地理區域的持續、不間斷觀測,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及北非部分地區環境監測的節奏與頻率。
該任務目前正處於關鍵的調試階段。此階段始於 2025 年 7 月 18 日,當時發射和早期軌道階段(LEOP)結束,操作權限正式移交給歐洲氣象衛星組織(EUMETSAT)。在此期間,密集的驗證協議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以確保能夠順暢地向歐洲大陸的氣象中心提供至關重要的大氣讀數。
2025 年 10 月 8 日,初步圖像已經發布,這些數據展示了該儀器追蹤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濃度的卓越能力,甚至清晰捕捉到了獨特的污染熱點和火山羽流。一旦達到全面運營狀態,Sentinel-4 計劃將提供關於關鍵大氣污染物每小時更新一次的數據流。
這種高頻率的數據傳輸預計將顯著提高由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管理的空氣品質預報模型的精確度,並為快速發展的氣象現象提供前所未有的早期預警系統。與過去頻率較低、視角受限的系統相比,這種持續監測的模式能夠提供全天候污染演變的動態圖像,具有顯著的優勢,為環境決策者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