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營養學:與身體的時鐘同步飲食以優化健康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時間營養學是一種飲食方法,強調將用餐時間與身體自然的晝夜節律同步,以優化消化與整體健康。這種由營養師 Julie Boët 所闡述的飲食方式,是根據身體每日的荷爾蒙與能量需求來安排餐點,並不排除任何食物或採用嚴格的飲食限制。研究顯示,與身體的時鐘同步飲食,能帶來多重健康益處,包括改善新陳代謝、提升能量水平,以及優化睡眠品質。

時間營養學的核心原則是根據身體的生理時鐘來安排飲食。這意味著早餐應是豐盛且富含脂肪的,以提供一整天的能量;午餐則應包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以支持身體的活動;下午 4-5 點左右可安排輕量點心;晚餐則建議輕食或可選擇性食用。這種依循身體內部時鐘的邏輯,旨在避免脂肪堆積,且不設食物禁忌。例如,有研究指出,將大部分熱量攝取安排在一天較早的時間,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謝。此外,提早結束用餐時間,讓身體有更長的夜間空腹期,有助於身體進入燃燒脂肪的模式,進而支持體重管理。

實踐時間營養學的好處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它能改善心臟健康,透過將飲食與生物節律對齊,能更有效地消化食物。同時,規律且在對的時間進食,有助於穩定血糖,進而提升精神清晰度和情緒。許多研究也指出,提早用餐,特別是早餐,與較低的發炎反應和較佳的血糖控制有關,這可能降低罹患某些疾病的風險。例如,一項研究發現,與較早吃早餐的人相比,延遲吃早餐的人在十年後死亡風險較高,且每延遲一小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略微增加。因此,規律的用餐時間,特別是避免夜間進食,對於維持身體的健康平衡至關重要。

總體而言,時間營養學提供了一個有別於傳統飲食方法的視角,強調「何時吃」與「吃什麼」同等重要。透過將飲食習慣與身體的自然節律協調一致,我們可以優化身體機能,提升整體健康福祉。雖然個人化的飲食時間表可能因人而異,但遵循早食、午食豐盛、晚餐輕食的原則,是邁向更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徑。

來源

  • Doctissimo

  • FSHN25-2/FS464: Chrononutrition: Optimizing Individualized Nutrition with Circadian Rhythm

  • Chrononutrition: Timing of meals matters for your health

  • Chrononutrition is 2025’s wellness trend to watch—and it’s time to get on board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