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會叢林中,如何將閒置的邊角地轉化為豐饒的綠洲,已成為提升社區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的關鍵途徑。印尼人民銀行(Bank Rakyat Indonesia, BRI)旗下的BRInita計畫,正積極推動城市農業(urban farming),旨在利用有限的都市空間進行有效耕作,為高密度聚居區注入生機。此項深具前瞻性的倡議,核心在於優化都市中未被充分利用的土地資源,以期能實質支持在地食物供應鏈的穩定,同時涵養城市生態的健康。
此計畫作為BRI「BRI關懷」(BRI Peduli)企業社會責任計畫的一部分,不僅是解決糧食問題的務實策略,更是一種對環境的積極回應。例如,在西爪哇的萬隆(Bandung)近期舉辦的一場豐收慶典中,不僅展示了計畫的顯著成效,更成為參與者學習優質果樹栽培技術的絕佳場域。這種知識的傳遞,確保了永續發展的基礎。據悉,該慶典是在2025年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之際,於萬隆的Kampung Berkebun Pajajaran農業觀光園區舉行。
自2022年啟動以來,BRInita計畫已展現出強勁的擴張力,目前已觸及多達31個據點,惠及超過千名居民,具體數字為1,160人次。透過這些社區的共同努力,收穫的農產品數量可觀,例如已收穫了9,544.33公斤的蔬菜,並在降低區域性的兒童發育遲緩(stunting)現象上貢獻了11.27%的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耕作活動同時催生了有機廢棄物的有效處理方案,將原本的負擔轉化為滋養土地的資源,展現了循環經濟的潛力,包括產出3,982公斤有機液肥和80公斤黑水虻(maggot BSF)。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城市農業的興起,反映了人們對於生活環境擁有更多主導權的渴望。全球城市化進程加速,預計到2050年,近七成人口將居住在城市,這使得在地生產食物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這種將生產鏈縮短的模式,不僅減少了食物運輸過程中的碳足跡,也讓市民能更直接地接觸到食物的來源,從而提升對健康的重視。此外,城市綠化空間的增加,已被證實能有效調節城市微氣候,降低熱島效應,為居民創造更宜居的外部環境。
參與者透過親手耕耘,不僅獲得了食物,更在過程中體認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深刻連結。這種由下而上、從微小空間開始的轉變,正逐步編織出一張更具韌性、更和諧的城市生活網絡。此計畫的成果,遠比單純的產量數字更為珍貴,它同時支持了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