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端條件下誕生:科學家發現水的新型亞穩態——冰二十一

编辑者: Vera Mo

科學界在探索水的基本性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人員成功發現了水的第二十一個固態形式,並將其命名為「冰二十一」(Ice XXI)。這項發表於《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的發現,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於 H2O 分子在固態下如何排列結構的既有認知,尤其是在超越標準溫度和壓力範圍的極端環境中。冰二十一是一種具有四方晶體結構的亞穩態相,它能在室溫下顯現,但前提是必須施加巨大的壓縮力。

這項關鍵研究利用了德國研究中心(包括 DESY 專家)的先進設施,特別是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European XFEL)和 PETRA III 光子源。其中,韓國標準科學研究院(KRISS)的科學家們扮演了核心角色。實驗的精髓在於對水樣品進行前所未有的快速操控:他們使用鑽石壓砧裝置,在短短 10 毫秒內,將水壓縮至高達 2 吉帕(GPa)的壓力,這大約相當於 20,000 大氣壓。為了詳細追蹤結晶過程中的分子變化,該團隊重複了數千次實驗,並以每秒一百萬張影像的驚人速度進行拍攝記錄。

冰二十一的結構與先前科學界已知的二十種冰的變體截然不同。根據在 PETRA III 的 P02.2 光束線進行的分析顯示,這種四方晶格的特點是擁有異常龐大的基本晶胞,每個晶胞內包含 152 個水分子。KRISS 的科學家李根雨(Geun Woo Lee)等研究人員指出,如此快速的壓縮過程,使得水得以在高壓下仍保持液態,從而避免了轉變為「冰六」(Ice VI)——這種冰相被認為存在於如土衛六(Titan)和木衛三(Ganymede)等冰衛星的內部深處。

儘管由於其形成條件極端,這項發現目前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有限,但其對於天文物理學的價值卻是難以估量的。理解水在如此極端壓力下的行為模式,為模擬冰行星及其衛星的內部結構開闢了新的視野。這項知識將成為修正現有模型的催化劑,因為每一個新的冰相,例如冰二十一,都反映了物質潛藏的可能性。水這種我們習以為常的物質,展現出如此複雜的變化性,提醒著研究人員即使在最簡單的系統中,也隱藏著無限的認知潛力,激勵著他們繼續尋找尚未發現的高溫亞穩態。

來源

  • Olhar Digital - O futuro passa primeiro aqui

  • Notícias R7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