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澄清彗星3I/ATLAS傳聞:行星防禦協議未啟動,僅是例行科學觀測

编辑者: gaya ❤️ one

NASA駁斥有關彗星3I/ATLAS的謠言

近期媒體對於彗星3I/ATLAS的報導充斥著臆測,聲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已啟動行星防禦協議以應對其近距離掠過。面對這股錯誤訊息的浪潮,官方機構不得不正式出面澄清,斬釘截鐵地強調當局並未啟動任何緊急應變措施。NASA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已證實,他們在9月11日發布的最新公開聲明中,完全沒有提及地球面臨實質威脅。這場廣泛的混亂,源於大眾將例行的科學觀測活動(這是標準作業程序)與專門針對迫切危險而設計的高級警戒協議混為一談。釐清兩者之間的區別,對於維護公眾信任及確保報導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彗星3I/ATLAS自然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它是繼著名的「歐穆阿穆亞」(‘Oumuamua,發現於2017年)和2I/鮑里索夫(2019年)之後,第三個被確認可能源自星際空間的天體。其軌道特性尤其值得注意,它展現了所有已發現星際天體中最高的偏心率,精確測量值為6.15 ± 0.17。儘管外界聚焦,但該天體預計將安全地從距離地球數百萬公里之外掠過,確保絕對不會構成任何碰撞風險。當前數據收集工作的真正動力並非防禦,而是由聯合國支持的國際小行星預警網路(IAWN)所組織的例行觀測活動。這項行動的唯一目標是純粹為了收集精確的軌道參數和物理特性,再次印證了本次任務的科學本質。

科學界已經記錄了與3I/ATLAS相關的幾項引人入勝的異常特徵。研究人員發現,這顆彗星在軌道上比預期更早開始昇華水份,每秒損失約40公斤的水——這個速率明顯偏離了標準的彗星模型。此外,詳細的光譜分析揭示了四羰基鎳的排放,這是一種通常與地球上的工業或技術過程相關的化學化合物。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艾維·勒布(Avi Loeb)公開對如此巨大的天體完全源於自然表達了懷疑,並挑釁性地將其比作「特洛伊木馬」,但他同時強調了進行嚴謹、公正調查的必要性。儘管存在這些不尋常的特徵,NASA的數據顯示,根據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捕獲的圖像,這顆彗星的彗核尺寸相當典型,估計在6公里到5.6公里之間。

國際小行星預警網路(IAWN)的觀測活動,專門設計用於完善確定彗星確切位置和軌跡的方法,官方排程將持續兩個月,從2025年11月27日開始,直到2026年1月27日結束。整個事件強烈提醒我們,在現代快速流動的資訊洪流中,對科學知識的合法追求是多麼容易被扭曲。當例行的數據收集和觀測被渲染成關於迫在眉睫的危險和「防禦啟動」的聳動標題時,這就造成了對現實的危險扭曲。這也將區分合法、審慎的科學工作與毫無根據的恐慌的重擔,直接壓在了公眾身上。

來源

  • 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s

  • NASA Activates Planetary Defense Protocol for Comet 3I/ATLAS

  • NASA Activates Planetary Defense Protocol for Comet 3I/ATLAS

  • NASA Activates Planetary Defense Protocol for Comet 3I/ATLA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