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科學界記錄了一項傑出的成就,這項突破性進展有望重新定義工程設計的界限。美國里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馬丁·哈默(Martin Harmer)教授的研究,專注於陶瓷晶界(grain boundaries)的原子結構,被「墜落之牆基金會」(Falling Walls Foundation)評選為年度全球十大關鍵科學突破之一。這一事件標誌著材料創造領域的典範轉移,過去的限制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對物質在基本層面上嶄新的理解。
哈默教授身兼里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傑出教授,同時也是「奈米—人體介面總統倡議」的負責人,他將精力投入於研究晶界——即多晶材料中晶體顆粒相互連接的接合處。從歷史上看,這些晶界一直被視為陶瓷的結構弱點,是缺陷聚集並導致材料最終失效的區域。然而,新聞稿強調,哈默的研究「打破了材料科學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藩籬」。這項工作的核心成就,在於以原子級解析度,繪製出這些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圖。
這種前所未有的細節水平,是透過尖端技術的協同作用而實現的:包括像差校正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aberration-correcte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和複雜的計算建模。哈默教授強調,他的團隊已經為「設計出更堅固、更耐用的陶瓷產品」創建了一份明確的藍圖。國際合作夥伴,包括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和上海科技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專家,也為此項發現貢獻了力量。哈默的同事張兆立(Zaoli Zhang)指出,這項工作「為在原子層面精確調整材料開啟了大門」,意味著材料建構正邁向珠寶般精密的準確度。
哈默教授的成果與人工智慧和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一同獲得「墜落之牆基金會」的表彰,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超越傳統材料(例如鎳基高溫合金)的新穎方法。哈默早期的研究已證明,晶界可以被轉化為卓越穩定性和強度的來源。這項知識的實際應用前景廣闊,有望徹底改變整個工業領域:在航空航天領域,它可能促成能承受更高溫度的渦輪葉片;而在電子產品方面,則可能帶來性能更優異的半導體元件。
儘管潛力顯而易見,但市場專家也指出,將生產規模擴大到需要原子級精確度的水平,仍面臨巨大的挑戰。這涉及到引進先進的製造設施,並克服供應鏈中的瓶頸問題。然而,這項世界級的認可,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強大的催化劑,旨在協調理論發現與大規模生產的現實需求。它為創造將定義未來科技的關鍵材料鋪平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