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學院於2023年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爾·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和約翰·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們在「電路中宏觀量子穿隧與能量量子化」的開創性發現。 這項殊榮肯定了他們在1980年代進行的實驗,這些實驗證明了先前僅在亞原子尺度觀察到的量子現象,能夠在宏觀系統中顯現。 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120萬美元)的獎金。 這些突破性的研究為量子計算、量子密碼學和超靈敏感測器等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技術的進步正逐步將量子世界轉化為日常應用。
約翰·克拉克於1942年出生於英國劍橋,並於1968年在劍橋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他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榮譽教授,其研究專注於超導體量子特性,對理解和應用宏觀系統中的量子力學至關重要。 克拉克教授的早期工作包括開發和應用超導量子干涉儀(SQUIDs),這些儀器現已成為極其靈敏的磁通量探測器。
米歇爾·德沃雷於1953年出生於法國巴黎,並在巴黎第十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他曾任教於耶魯大學的應用物理學教授。
約翰·馬丁尼斯於1958年出生,並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博士學位。 他目前是Google量子人工智慧的首席科學家。 馬丁尼斯教授的博士論文導師正是約翰·克拉克,他們的合作進一步推動了量子穿隧現象在約瑟夫森接面中的研究,為今日的超導量子位元奠定了基礎。
這項諾貝爾獎的肯定,不僅彰顯了基礎物理研究的深遠影響力,更預示著量子科技的未來發展潛力。 這些研究成果已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例如在量子計算領域,他們的工作是構建量子位元(qubits)的關鍵基礎,為下一代運算能力和資訊安全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這項發現證明了量子力學的奇異特性,即使在肉眼可見的宏觀尺度下,也能夠被觀察並加以利用,這對於我們理解宇宙的運作方式以及推動科技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