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öping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期在燒燙傷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開發出一種創新的「注射器式皮膚」技術,有望實現無疤痕的傷口癒合。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利用一種特殊的凝膠,其中包含活體細胞,並能透過3D列印技術製成皮膚移植片,為嚴重燒燙傷及複雜性傷口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傳統的燒燙傷治療,特別是針對大面積創傷,通常是移植表皮層,但這種方法往往伴隨著嚴重的疤痕形成。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旨在超越這一限制,他們專注於重建功能性的真皮層,而非僅僅是疤痕組織。這項突破性技術結合了生長在微小多孔明膠顆粒上的纖維母細胞,以及一種由透明質酸組成的凝膠。透過一種稱為「點擊化學」的技術將兩者結合,創造出一種具有獨特性質的材料。
這種「注射器式皮膚」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流變學特性:在輕微壓力下會呈現液態,方便透過注射器應用於傷口;一旦施加後,又會恢復凝膠狀。這種特性不僅便於臨床操作,更使其能夠被3D列印成精確的皮膚移植片。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上進行的實驗顯示,這種新技術能夠促進新血管的形成,並且纖維母細胞在列印後數週內仍保持活躍,這表明所製造的皮膚結構能夠支持長期的組織再生。
這項研究由林雪平大學的醫學創傷中心(Swedish Center for Disaster Medicine and Traumatology)與該大學合作進行,並已發表在《先進醫療材料》(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上。此項技術的發展,不僅是瑞典科學家在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貢獻,也為全球燒燙傷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透過這種能夠促進身體自然再生真皮層的技術,未來有望大幅減少燒燙傷留下的疤痕,並顯著改善患者的癒後品質與生活。
此外,研究團隊還開發了彈性水凝膠線材,能夠形成微小的流體通道,這為人造組織和類器官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項多面向的創新研究,展現了再生醫學在修復嚴重皮膚損傷方面的巨大潛力,並預示著未來在皮膚工程和傷口治療領域的廣闊前景。此研究得到了多個基金會的支持,包括Perling-Persson基金會、歐洲研究理事會(ERC)、瑞典研究理事會以及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