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並非身體的靜止期,而是充滿關鍵生理活動的時段。近期研究聚焦於下視丘中的特定神經元,揭示了它們在睡眠期間調節血糖水平方面扮演的核心角色。發表於2025年8月《分子代謝》(Molecular Metabolism)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下視丘腹內側核(ventromedial nucleus)中的一群神經元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該區域負責調控睡眠、飢餓和體溫等基本生理功能。
研究發現,在睡眠初期,這些神經元會啟動脂肪燃燒機制,確保大腦和身體在整個夜間都能獲得充足的能量。此機制對於短暫的禁食期,例如睡眠初期,尤其重要。脂肪分解會產生甘油,身體可將其轉化為葡萄糖。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觀察到,人工活化特定的神經元(VMH Cckbr 神經元)能顯著提升其甘油水平。這項發現對於理解如糖尿病前期等代謝性疾病具有重大意義,因為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因下視丘神經元過度活躍,導致夜間脂肪分解增加,進而引起血糖升高。
研究結果表明,血糖的控制並非簡單的開關機制,而是涉及多個神經元群的協同作用,它們會根據需要而啟動,並在正常情況下進行更精細的調整。此發現為開發治療代謝性疾病的新療法提供了方向,並加深了我們對睡眠期間血糖調節複雜機制的理解。此外,研究也指出,睡眠品質,特別是深度睡眠的腦波活動,與隔日血糖控制的良好程度有關。深度睡眠能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進而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被細胞吸收,降低血糖水平。這進一步強調了優化睡眠對於維持代謝健康的重要性。先前研究也顯示,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與血糖升高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而改善睡眠衛生被認為是改善血糖控制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