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近期揭示了一項可能在脂肪能量消耗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生物學機制,其核心是胺基酸胱胺酸(cystine)。根據發表在權威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上的最新研究,胱胺酸水平的降低能夠加速新陳代謝,進而促進體重減輕,且此過程似乎與攝取的熱量多寡無關,為減重策略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觀察到,無法產生胱胺酸的小鼠,在一週內體重平均減少了25-30%。這種顯著的體重減輕歸因於較低的胱胺酸水平促進了白色脂肪(儲存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棕色脂肪具有燃燒能量並產生熱量的能力,這被認為是人體自然燃燒脂肪過程中能量消耗的基礎。
進一步對參與減重計畫的238名人士的數據分析也證實了兩者之間潛在的關聯性。研究發現,這些人士的脂肪組織中的胱胺酸水平相對較低。此外,研究人員也觀察到,當參與者限制熱量攝取時,其體內的胱胺酸水平會隨之下降,這與脂肪組織的轉變有關。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的生物醫學工程師克里斯蒂安·斯坦德勒(Krisztian Stadler)博士指出,這項發現為代謝控制開闢了新的途徑,不單純依賴於減少熱量攝取。
儘管研究結果令人鼓舞,研究人員也謹慎地提醒,胱胺酸對維持氧化平衡等許多關鍵生理功能至關重要。過度降低其水平可能帶來危險的後果。因此,儘管這項研究為未來透過調節胱胺酸水平來達到更有效的代謝控制提供了新視角,但在未經進一步深入研究前,其對人類應用的安全性仍需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