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核糖體RNA模式:神經精神疾病的共同分子基礎
编辑者: Katia Cherviakova
最新的科學研究揭示了核糖體RNA(rRNA)序列中存在特定的重複性基序,這些基序與一系列影響神經系統發展及精神健康的嚴重病症呈現高度相關性。研究人員的關注焦點集中在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症)等疾病。這些發現暗示,rRNA過去主要被視為結構性組成部分,但它在與這些複雜障礙相關的基因精細調控中,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
這項由托馬斯·傑斐遜大學的伊西多爾·里古索斯博士及其團隊主導的研究,涵蓋了對人類完整基因組的全面分析。科學家們在rRNA中找到了重複出現的基序,這些基序集中於功能與神經系統活動直接相關的基因中,特別是那些被標記為對上述神經精神障礙至關重要的基因。這項基礎研究的成果已於2025年10月發表在權威期刊《分子生物學與演化》上。這為理解非編碼蛋白質的遺傳物質如何影響大腦功能調控,開啟了全新的篇章。
這些模式的保守性,已透過在小鼠、果蠅和蠕蟲的rRNA中發現它們的存在而得到證實,突顯了其深遠的演化意義。里古索斯博士指出,這種結構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展現出驚人的穩定性,這表明這些基序並非偶然,而是影響基本生命過程的根本要素。rRNA中共同基序的發現,為解釋自閉症、ADHD、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之間經常觀察到的共病現象(即同時發生)提供了線索。共同的分子軸可能解釋了為什麼這些看似不盡相同的病症會如此頻繁地共同出現。
儘管這些rRNA基序影響基因調控的確切機制仍有待深入探討,但目前的數據強烈建議對rRNA的作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將其視為開發調節神經生物學過程新方法的潛在靶點。這使得研究焦點從單純的蛋白質編碼區域,轉向了那些隱藏但強大的調控系統。分子遺傳學領域的額外探究,包括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分析,進一步證實了RNA在精神健康調控中的重要性。例如,SNP分析揭示,共同的基因變異可以解釋這些障礙中相當大一部分的案例,例如針對ADHD,比例可高達28%。
來源
Technology Networks
Technology Networks
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small RNAs and their changes and linkages to mRNAs in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Non-Coding RNA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From Diagnostic Biomarkers to Therapeutic Targets: A Systematic Review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