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們在距離地球約50億光年的「宇宙馬蹄」星系中,偵測到一個質量高達360億個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這項發現將此黑洞列為已知最龐大的黑洞之一,並可能刷新我們對黑洞質量上限的認知,同時為理解星系與其中心黑洞的共同演化歷程提供了重要線索。該研究發表於2025年8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由巴西聯邦南里奧格蘭德大學的博士候選人卡洛斯·梅洛領導。
為精確測量這個遙遠且不活躍的黑洞質量,研究團隊結合了重力透鏡效應與恆星運動學。宇宙馬蹄星系因其巨大質量扭曲時空,將後方星系的光線彎曲成馬蹄形「愛因斯坦環」,這為偵測中心黑洞提供了獨特機會。重力透鏡效應如同宇宙級放大鏡,顯示黑洞對光線路徑的影響。同時,分析黑洞周圍恆星以近乎每秒400公里的速度繞行,科學家得以推算出黑洞質量。這種結合兩種方法的策略,大大提高了測量結果的確定性,尤其是在遙遠距離上克服了僅依賴恆星運動學的局限性。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研究員湯瑪斯·科萊特教授表示:「這是有史以來發現的質量最大的十個黑洞之一,而且很有可能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他指出,相較於其他黑洞質量測量常帶有的較大不確定性,他們的新方法提供了更高的確信度。宇宙馬蹄星系被歸類為「化石星系群」,這意味著它可能是由多個早期星系合併而成並吸收了周圍伴星系。這種劇烈的合併過程,很可能是其中心孕育出如此龐大黑洞的關鍵原因。這項發現不僅揭示了宇宙中極端結構的存在,也暗示了星系與其中心黑洞的成長是緊密相連的,如同宇宙演化進程中相互促進的動態過程。
這項研究的意義深遠,它挑戰了我們對黑洞質量上限的既有觀念,並為理解宇宙中最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機制提供了關鍵線索。科學家認為,星系的成長過程會將物質匯聚到中心黑洞,進而影響兩者的共同演化。透過研究宇宙馬蹄星系這個極端案例,我們得以一窺星系與黑洞共同成長的「終極狀態」,這對於解開宇宙結構形成的根本問題具有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