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揭示銀河系最大恆星形成區前所未有的細節

编辑者: Uliana S.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最近捕捉到銀河系中最大且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人馬座 B2(Sagittarius B2)分子雲的驚人圖像。這些由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NIRCam)和中紅外儀器(MIRI)提供的細緻影像,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展示了活躍的大質量恆星和發光的宇宙塵埃,為深入理解恆星誕生的過程提供了寶貴的視角。人馬座 B2 分子雲位於距離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僅數百光年的地方,是一個恆星、恆星形成雲和複雜磁場高度集中的區域。韋伯望遠鏡能夠穿透該區域濃密的塵埃雲,揭示出年輕恆星及其周圍的暖塵埃。這些觀測結果有助於解開大質量恆星形成過程中一些仍然難以捉摸的謎團,並解釋為何人馬座 B2 相較於銀河系中心的其他區域更為活躍。

韋伯望遠鏡的影像中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在人馬座 B2 分子雲中出現了許多看似黑暗的區域。這些區域並非空無一物,而是由極其緻密的氣體和塵埃組成,即使是韋伯望遠鏡也無法完全穿透。這些緻密的雲團是未來恆星形成的原始材料,同時也為尚未成熟發光的年輕恆星提供了庇護所。其中,被稱為人馬座 B2 北(Sagittarius B2 North)的區域,是已知分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此次韋伯望遠鏡的觀測使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展現出來。

佛羅里達大學的天文學家亞當·金斯堡(Adam Ginsburg)博士,也是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表示:「韋伯望遠鏡強大的紅外線儀器提供了我們前所未見的細節,這將幫助我們理解大質量恆星形成的一些仍未解之謎,以及人馬座 B2 為何比銀河系中心的其他區域活躍得多。」金斯堡博士的研究專注於大質量恆星的形成,並利用射電和毫米波望遠鏡來測量恆星形成的氣體介質,他也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用戶委員會的成員。人馬座 B2 分子雲的獨特之處在於,儘管它僅佔銀河系中心區域恆星形成物質的十分之一,卻產生了該區域一半以上的恆星。這種效率上的巨大差異是天文學上的一個持久謎團,挑戰了我們對恆星誕生的理解。

科學家們認為,對韋伯望遠鏡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將有助於揭示恆星形成過程中的奧秘,並解釋人馬座 B2 在極端環境下如此高產的原因。這些發現可能重塑我們對星系演化以及大質量恆星如何影響其周圍環境的理論。

來源

  • TVI

  • NASA’s Webb Explores Largest Star-Forming Cloud in Milky Way

  • NASA’s James Webb Telescope reveals stunning details of largest star formation in the Milky Way

  • UF astronomers us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to uncover hidden stars in the Milky Way’s largest stellar nursery

  • Even Webb's Cameras Can't See Through All the Dust in the Milky Way's Largest Star-Forming Cloud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