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利用蓋亞望遠鏡數據發現銀河系中的巨大波動結構

编辑者: Uliana S.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天文學家們,透過蓋亞(Gaia)望遠鏡的數據,揭示了我們銀河系中一個規模龐大的波動結構,被稱為「大波動」。這個波動源自銀河系中心,影響著橫跨數萬光年的恆星運動。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的天文學家 Eloisa Poggio 領導了發現此結構的團隊,她指出,這個波動的三維視覺化及其在恆星運動分析中展現的波動行為,都極具啟發性。

Poggio 將此波動比喻為體育場中的「人浪」,儘管銀河系的時間尺度更為漫長,但觀察到的現象如同定格的體育場人浪,生動地展現了銀河系結構的動態本質。科學家們透過研究年輕星團和造父變星的詳細位置與運動,得以追蹤到這個令人驚訝的波動。研究人員推測,銀河系盤面中的氣體也可能參與了這場大規模的起伏,因為這些年輕的恆星和造父變星正隨著波動一同移動。

儘管這些銀河系擾動的確切起源仍是個謎,科學家們推測,可能是一次與矮星系的碰撞所導致。然而,Poggio 強調目前證據尚不足,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此假說。這個「大波動」可能與另一個較小的、距離太陽約 500 光年處,延伸 9,000 光年發現的波動有關,該波動被稱為「拉德克利夫波動」(Radcliffe wave)。但 Poggio 澄清,拉德克利夫波動的規模小得多,且位於銀河系盤面不同的區域,與目前研究的波動有所區別。

蓋亞望遠鏡的數據顯示,這個波動影響著距離銀河系中心 32,600 至 65,200 光年之間的區域,這涵蓋了銀河系約 100,000 光年直徑的很大一部分。這些年輕恆星和造父變星的運動軌跡,揭示了一種垂直移動的模式,這與波動的傳播特徵一致,如同體育場中的人浪,每個恆星都處於運動的不同階段。儘管波動的確切成因仍待釐清,但科學家們推測,過去與矮星系的碰撞是其中一個可能的解釋。蓋亞望遠鏡的數據不僅揭示了這個巨大的波動,還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對銀河系複雜動態的理解。透過持續的研究,科學家們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這些銀河系波動的起源及其對銀河系結構與演化的影響。蓋亞望遠鏡預計於 2026 年 12 月發布的未來數據,有望提供更詳細的資訊以推進這方面的知識。

來源

  • ČT24 - Nejdůvěryhodnější zpravodajský web v ČR - Česká televize

  • ESA - Gaia teleskop objevuje velkou vlnu v naší galaxii

  • ESA - Pět fascinujících Gaia odhalení o Mléčné dráz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