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科夫卡水庫舊址的意外生態復甦與潛在環境隱憂
编辑者: An_goldy Anulyazolotko
2023年6月6日,卡科夫卡水力發電站大壩的毀滅性潰決,導致約180億立方米的水體瞬間釋放。此事件被UWEC工作組定性為自車諾比事件以來歐洲最重大的生態災難。最初,人們極度擔憂重金屬流入聶伯河三角洲,可能形成一個「定時毒性炸彈」。這場災難的餘波波及了超過40個自然保護區的廣闊區域,引發了嚴重的環境恐慌。
然而,時序推進至2025年,透過空中攝影的監測結果卻揭示了一幅令人驚訝的生態復甦景象。原先廣闊的淤泥灘地已經轉變為類似氾濫平原的地貌。生態學家瓦迪姆·曼紐克(Vadim Manyuk)將此現象描述為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奇觀,他指出,自然正以驚人的速度回歸到水庫於1950年代興建之前的狀態。植被的快速生長,歸因於洪水退去後,大量快速生長的植物種子同步萌發,這些種子早已沉積在水庫底部。
據估計,約有高達400億棵樹的種子已經發芽,這有望在烏克蘭的草原地帶形成一片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氾濫平原森林,這將是該地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森林群落。時隔七十年,歷史上著名的「大草原」(Velikiy Luh)自然複合體的部分區域,包括其原有的河岸森林、沼澤和草地,正開始恢復生機。在裸露的河床上,已經觀察到柳樹和白楊的蹤跡,其中一些樹木在一年後的高度已達2至3米。伴隨植物的復甦,動物群也開始回歸:闊別此地超過七十年的鱘魚再度出現在聶伯河的淺水區,同時,野豬、狍子和野兔也開始進入草原地帶。
儘管自然界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但長期來看,食物鏈所受到的影響仍是嚴峻的挑戰,因為水庫底部積聚了高濃度重金屬的沉積物。在某些區域,鉛的濃度被測量到超標6.45倍,鎘的濃度則超標4.28倍。生態學家帕維爾·奧列伊尼克(Pavel Oleynik)強調,柳樹作為一種植物萃取劑,能夠吸收這些有毒元素,這有助於土壤的自然淨化過程。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受損的地區人道主義局勢依然緊張。例如,波克羅夫(Pokrov)等地的供水系統受到嚴重干擾,儘管總統辦公室副主任阿列克謝·庫列巴(Alexey Kuleba)曾於2023年7月2日通報,集中供水正逐步恢復。在赫爾松州等受災嚴重的地區,現有的供水系統因管道損壞,水資源損失率高達60%。目前,對於前水庫區域的未來規劃存在爭議:是耗資超過十億歐元、至少需要五年時間來重建水力發電站,還是支持當前自然復甦的趨勢。包括葉夫根尼·西蒙諾夫(Evgeny Simonov)在內的生態學家們堅決主張,應將保護這一新生生態系統置於首位。
來源
SRF News
Länderprogramm Ukraine 2025 - 2028
Ukraine-Krieg: Die toxischen Langzeitfolgen des Kachowka-Dammbruchs - DER SPIEGEL
Staudamm in der Ukraine Nach Kachowka-Sprengung: Die Menschen leiden - SRF
Wasser im Krieg: Welche langfristigen Umweltfolgen die Zerstörung des Kachovka-Staudamms in der Ukraine hat - idw - Informationsdienst Wissenschaft
Oleksandra Shumilova - Leibniz-Institut für Gewässerökologie und Binnenfischerei (IGB)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