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植物群作為全球氣候模型校準的基準:中新世最適期的深入分析

编辑者: Anulyazolotko Anulyazolotko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成員包含來自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專家,最近揭示了從化石植物中獲取的數據對於精確模擬古代氣候條件的關鍵作用。他們強調,這些歷史植被資訊對於完善當前的全球氣候模型至關重要。植被在地球氣候系統中始終扮演著積極的調節者角色,因此,若要詳細重構過去的氣候,就必須精確掌握古代植物群的分布狀況。

研究人員將焦點集中在中新世中期氣候最適期,該時期橫跨了從1690萬至1470萬年前的時間區間。這個時代被公認為是地球在過去2500萬年中最溫暖的狀態。為了繪製當時全球生物群落的地圖,研究團隊處理了431筆關於化石植物的記錄。分析結果確立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在中新世最適期,森林覆蓋的面積遠超現今,達到了大陸表面的69%,而目前地球的潛在森林覆蓋率僅為43%。

尤其引人注目的發現是關於極地地區的結論。在這個溫暖的時期,北極和南極的廣大區域顯然都被森林所覆蓋。具體來說,北極的大部分地區擁有森林植被,而冰島的氣候則呈現出潮濕的亞熱帶特徵。這些古植被數據為氣候模型的校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準,極大地增強了模型重現過去條件的能力,對於模擬極端變暖情景尤其具有參考價值。

總而言之,透過結合複雜的氣候與植被模型來深入探究古代生態系統,使我們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控制行星系統穩定性的機制,以及它們如何應對人為或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變化。這項研究不僅是古氣候學的里程碑,也為我們在面對當前全球變暖挑戰時,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視角和科學依據。

來源

  • NoticiasDe.es

  • Europa Press Sociedad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