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42次南極考察隊已從上海出發,展開為期七個月的任務。
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啟程:聚焦秦嶺站竣工與開創性冰下鑽探任務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已於2025年11月1日自上海啟程,展開為期七個月的關鍵任務。此次遠征的核心目標,是確保位於戰略要地羅斯海區域的秦嶺站,即中國第五個永久性科研基地,能夠全面投入運營。這項重大部署動用了「雪龍」號和「雪龍2」號兩艘破冰船,集結了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這場至關重要的南極科學合作。
雪龍號與雪龍二號破冰船
儘管秦嶺站的基礎工程早在2024年2月就已啟動,但當前階段的工程極為複雜,預計將持續至2026年2月方能竣工。這項工作涵蓋了精細的內部裝修、機電系統的整合調試、觀測大樓的興建,以及對站區能源基礎設施的優化調整。秦嶺站對於永續發展的承諾已然體現:它採用了先進的新型能源矩陣,結合了風能、太陽能、氫能與傳統柴油發電。在投入運營的最初八個月內,再生能源貢獻了60%的電力需求,成功節省了150公噸燃料,並減少了350噸的碳排放量。
除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之外,考察隊還肩負著跨學科綜合研究的重任。他們將在南大洋的幾個關鍵海域,包括南極半島附近水域、阿蒙森海、羅斯海以及普里茲灣,進行深入的調查。這些研究對於理解南大洋生態系統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加速影響至關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務還包含一項開創性的科學壯舉:中國首次嘗試深入南極內陸冰蓋下方的深層冰封湖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考察隊將使用完全由國內自主研發的熱水與熱融鑽探系統。這套「潔淨」鑽探方法旨在穿透超過3,000公尺厚的冰層。科學家們的終極目標是從這些與世隔絕的冰下湖環境及其下方的地質構造中,採集到原始且未受污染的樣本。這將為研究極端條件下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提供無與倫比的視角,同時為長期的全球氣候模型提供關鍵數據支持。在完成一系列密集的探索與工程技術突破後,考察隊預計將於2026年5月返回中國,圓滿結束此次意義非凡的南極之旅。
來源
Capital FM Kenya
China's Antarctic Qinling Station set for full completion in 2026
China Makes Progress on Its Fifth Antarctic Research Station
China has expanded its presence in Antarctica with its new Qinling base. Should Australia be worried?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