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塞克湖水下考古發現十三至十四世紀穆斯林墓地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考古學家剛剛發現「一座沉沒城市的跡象」,由古代15世紀地震摧毀,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庫魯湖之下。

二零二五年秋季,一項由俄羅斯地理學會(RGO)、俄羅斯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歷史、考古與民族學研究所聯合籌辦的國際水下考古探險隊,在伊塞克湖(Lake Issyk-Kul)的西北岸域展開了深入的科學考察工作。此次行動的核心目標,是針對被淹沒的托魯-艾吉爾(Toru-Aigyr)遺址群進行系統性研究,該遺址在中古時期曾是絲綢之路上一個極為關鍵的貿易節點。伊塞克湖位於天山山脈,是一個內流性的鹹水湖,以其深邃聞名,部分區域深度可達七百公尺,是世界第八深湖。

在 Lake Issyk-Kul 下發現了被淹沒城市的痕跡

在水下發掘過程中,探險隊成功辨識出可追溯至十三至十四世紀的穆斯林墓葬群遺骸,這項發現強烈佐證了該地區曾存在一個繁榮的定居點。考古學家們在水下區域發現了大型的陶瓷器皿,以及由燒製磚塊構成的建築殘件。這些建築元素,包括可能屬於清真寺、浴場或伊斯蘭學校(Madrassa)的公共建築遺跡,為研究中亞中世紀的宗教與社會結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證據。此外,探險隊在不同深度區域還發現了帶有磨石的磚砌建築,顯示該地曾設有研磨穀物的磨坊。

穆斯林墓地本身提供了關於宗教習俗的關鍵線索,其墓葬皆遵循伊斯蘭傳統,遺骸頭部朝北,臉部朝向麥加的克爾白方向。考古人員已從墓地中取出了一男一女兩具遺骸,將進行詳盡的人類學分析。墓地佔地約三百乘兩百公尺,目前正受到湖水侵蝕,但其存在本身即是該地伊斯蘭教傳播的有力證明。研究人員還記錄了石結構和木樑的殘骸,部分木材樣本已送交進行放射性碳定年和樹木年輪分析,以精確測定其年代。

科學家們推斷,這個曾經繁華的貿易樞紐,極可能是在十五世紀初一場毀滅性的強烈地震作用下,地殼發生災難性沉降,導致整個聚落瞬間沉入湖底,從而結束了其歷史進程。研究主持人之一、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的瓦列里·科爾琴科(Valery Kolchenko)研究員指出,這場災難的悲劇性可與古羅馬的龐貝古城相提並論。此次探勘涵蓋了湖中四個區域,深度介於一至四公尺之間,相對淺的水域條件有利於文物的記錄與文獻化。

伊塞克湖水域的考古遺產豐富,過去已發現了證明該地區悠久歷史的古代聚落痕跡和岩畫。此次新發現的托魯-艾吉爾遺址,特別是其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墓葬群,為深入探討絲綢之路沿線中世紀文明的發展、貿易網絡的廣度,以及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開闢了嶄新的研究視角。俄羅斯地理學會的資助確保了此次探險的順利實施,而俄羅斯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吉爾吉斯國家科學院的合作,則體現了國際學術界對保護中亞水下文化遺產的共同承諾。未來研究將著重於將水下考古數據與古地震學、地質學研究成果相結合,以期更精確地還原十五世紀那場改變區域歷史進程的自然巨變。

來源

  • ФОКУС

  • Восточный экспресс

  • Вечерний Бишкек

  • Качественный Казахстан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