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震驚:苔蘚在開放空間中存活了9個月。
苔蘚孢子附國際太空站外殼283天後展現高發芽率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日本北海道大學藤田智道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回收了附著於國際太空站(ISS)外部長達283天的苔蘚孢子,並在返回地球後進行的發芽測試中獲得顯著的成功率。此項實驗首次證明陸地植物能在直接暴露於太空環境下維持如此長期的生存能力,為生命在地球以外環境中的韌性提供了實質佐證。該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11月20日在科學期刊iScience上發表,受到生物學與太空探索領域的關注。
這種真菌朝著輻射方向生長,並在對大多數生命形態致命的條件下存活
被部署在太空中的孢子確認為匍匐苔(*Physcomitrium patens*),它們於2022年3月4日送出,並最終透過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回收。在近十個月的太空任務期間,這些孢子承受了真空、極端溫度波動、微重力,以及未經任何過濾的宇宙射線和紫外線(UV)輻射等多重嚴苛的太空環境壓力。
匍匐苔以其在地球極端環境,如火山場地和南極洲的定殖能力而聞名,這促使藤田教授團隊決定測試其在太空中的極限耐受性。實驗數據顯示,這些直接暴露於完整太空環境的未受保護孢子,展現出高達86%的發芽率。作為對照組的地球孢子發芽率為97%,而另一組僅避免紫外線輻射的遮蔽組孢子,發芽率同樣維持在97%的水平。
這一對比結果突顯了紫外線輻射對生物體生存的關鍵影響,但同時也證明了孢子結構在抵禦其他太空壓力方面表現出色。藤田教授推測,孢子壁的多層結構可能提供了「對抗太空壓力的被動屏蔽」,這是一種經過演化形成的內建防禦機制。基於數學模型分析,藤田教授及其北海道大學理學院的研究團隊估計,這些苔蘚孢子在太空環境中可能保持功能長達15年之久,遠超原先的預期壽命。
此項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區分了單一壓力源與複合壓力源的影響,因為先前對絲狀體等其他苔蘚結構的測試顯示,它們在單一的紫外線照射下會迅速失去活性。這次高達80%以上暴露於完整太空環境的孢子仍保持活性,強化了生命體在地球以外環境中具備強大適應性的論點。
國際太空站作為一個獨特的微重力與高輻射實驗平台,持續為生物學家提供了解生命極限的機會。這次匍匐苔的成功案例,不僅為未來太空農業和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也間接支持了生命可能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的理論基礎。藤田教授團隊將繼續探索這些太空倖存者的後續生長與遺傳穩定性,以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在極端條件下的適應機制。這次任務的成功回收與分析,是日本太空生物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載人深空任務的生物支持系統設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數據。
來源
New Scientist
IFLScience
Courthouse News Service
Discover Wildlife
Hokkaido University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