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已證實,一顆名為2025 TF、大小約如沙發般的小行星,於2025年9月30日晚間8點49分(美國東部夏令時間)近距離飛越地球。這次近距離接觸發生在距離地表約400公里(250英里)的高度,這與國際太空站(ISS)的運行軌道高度大致相同。然而,這並非史上最近的紀錄;2020年,小行星2020 VT4曾以僅370公里的距離通過地球軌道。
根據觀測,2025 TF 的直徑介於1.2至2.7公尺(約4至9英尺)之間。來自 Catalina Sky Survey 的天文學家在10月1日凌晨2點35分(美國東部夏令時間)才發現這顆小行星,距離其最接近地球的時刻僅數小時。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表示,該小行星的飛掠軌跡預計經過南極洲上空,距離地表約423公里。
儘管這次飛掠距離地球相當近,但小行星2025 TF 並未對地球構成任何威脅。此事件再次凸顯了提升小行星偵測系統能力的重要性,因為這類小型天體有時僅在掠過地球後才被發現。美國太空總署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後警報系統」(ATLAS)已升級為四望遠鏡陣列,使其能夠每24小時掃描整個黑暗天空,為潛在危險太空岩石提供更早的預警。CNEOS 作為 NASA 監測近地天體的重要機構,持續計算這些天體的軌道,並評估其潛在的撞擊風險,為行星防禦策略提供關鍵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