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透過地圖與資訊圖表,深入剖析人類對地球的影響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由知名記者兼歷史學家洛朗·泰斯托(Laurent Testot)與地圖繪製師兼作家佩林·雷蒙特(Perrin Remonté)聯手打造,並由Armand Colin出版社發行的《地球上的足跡:理解人類世的地圖與資訊圖表》(Notre Empreinte sur Terre - Des cartes et infographies pour comprendre l'Anthropocène),預計於2025年9月問世。這部作品以視覺化的方式,深入剖析人類活動如何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星球,透過地圖與資訊圖表揭示了人類世(Anthropocene)的種種面向。

洛朗·泰斯托,以其著作《大災難:人類的環境史》(Cataclysmes. Une histoire environnementale de l'humanité)聞名,他將人類世視為一種「神奇的配方」,透過這種配方,人類不僅將塑膠遍佈全球,更徹底改變了動植物的分布格局。他強調,人類世展現了我們重塑環境的巨大潛力,同時也引發了對「良好人類世」的深刻反思——一個能夠與我們的價值觀及生存需求相符的時代。然而,我們目前的行為正嚴重損害地球的宜居性,不僅對當代人,也對後代子孫構成威脅。

佩林·雷蒙特則擅長以細膩且富含詩意的方式詮釋地理學。他指出,地圖的獨特力量在於能夠連結起看似無關的點與元素,將複雜的數據進行濃縮與整合,從而促進對環境議題的理解,並提供全新的視角。這種視覺化的敘事方式,對於理解人類世的宏大尺度及其深遠影響至關重要。人類世的概念,雖然尚未被地質機構正式確立,但它標誌著一個人類影響成為塑造地球系統主導力量的時期。這個時代的特點是氣候、生物多樣性和資源可用性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都是由人類活動驅動的。科學家們對人類世的確切起點存在爭議,一些人認為可以追溯到早期農業甚至巨型動物滅絕,而另一些人則指向工業革命或20世紀中期,後者以三位一體核試驗和隨後人類影響的「大加速」等事件為標誌。

研究顯示,人類活動已對地球表面造成了廣泛的改變,近乎95%的地球表面都呈現出某種程度的人類改造痕跡,其中更有85%的區域顯現出多重人類影響的證據。僅有約5%的陸地面積未受人類活動影響。這些改造涵蓋了多個類別,包括人類住區、農業、交通、採礦和能源生產。受人類改造最少的生物群落往往是苔原、北方森林和沙漠,而熱帶乾闊葉林和溫帶草原則是受改造最嚴重的地區。對「人類足跡」的繪製量化了這種影響,考慮了人口密度、土地轉變以及人類通過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可達性等因素。這本書正是邀請讀者意識到我們對地球影響的規模,並共同探索邁向更永續未來的可能性。透過地圖與資訊圖表,這部作品不僅呈現了數據,更引導我們看見事物之間的關聯性,激發對自身行為的覺察,並鼓勵我們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共同塑造一個與地球和諧共存的未來。這本書利用地圖和資訊圖表的方法,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方式來理解人類活動與自然循環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透過視覺化呈現海洋、大氣、陸地和生物多樣性的數據,它旨在闡明我們世界的脆弱性,並強調迫切需要管理我們的污染和能源消耗以減輕氣候變化。它鼓勵人們有意識地理解我們在塑造地球未來中的作用,並激發對更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考。這是一次對人類集體足跡的深刻洞察,也是一次對未來選擇的啟迪。

來源

  • Geo.fr

  • Ouest-France

  • Renaud-Bray

  • L'Empreinte Podcast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新書透過地圖與資訊圖表,深入剖析人類對地球的影響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