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鑽探創歷史:科學家獲取百萬年冰芯,揭示地球氣候演變關鍵期

编辑者: gaya ❤️ one

一個國際科學團隊在南極洲成功鑽取到可追溯至一百二十萬年前的冰芯樣本,這標誌著人類迄今獲得最古老的連續冰層紀錄,為地球氣候史的研究開啟了嶄新篇章。此項研究成果已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為理解地球過往的氣候動態提供了無可取代的數據視角。

這些珍貴的樣本來自南極洲東部的「小穹頂C」(Little Dome C, LDC)區域,是「超越EPICA-最古老冰層」(Beyond EPICA)計畫的成果。來自十個國家的研究人員,歷經數個南極夏季的艱辛作業,在攝氏零下三十五度的嚴寒與強勁風力中,向下鑽探了約2.8公里的冰層,直至觸及基岩。 此次鑽探不僅是技術上的勝利,更成功地將過往八十萬年的冰芯紀錄推向了新的里程碑,提供了更宏大的氣候時間軸。

冰芯內封存的微小氣泡,記錄了遙遠過去大氣的組成。科學家們透過分析這些氣泡的化學特徵,得以重建百萬年前的溫度與氣體濃度。 此項工作仰賴精密的探地雷達技術與冰流模型,以精準定位最適合鑽探的「黃金地段」,確保冰層的連續性與氣候記錄的解析度。 根據初步分析,最上層的2,480公尺冰層包含了可追溯至一百二十萬年前的高解析度氣候紀錄,其中最深處每公尺冰層可能壓縮了長達一萬三千年的歷史。

研究人員特別關注的時間區段,即一百二十萬至九十萬年前,被稱為「中更新世過渡期」(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 這個關鍵時期見證了冰期循環週期的根本性轉變,從過去以四萬一年為主的節奏,轉變為更長、更劇烈的十萬年循環。 儘管地球軌道因素是觸發冰期的主要驅動力,但科學界正日益聚焦於地球系統內部的反饋機制,特別是海洋碳循環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被視為促成這次氣候模式劇變的關鍵因素。 這些冰芯所揭示的氣候變遷,包括了溫度、氣體濃度、火山活動、太陽活動以及塵埃的歷史軌跡,將有助於審視地球系統在面對內在變化時的韌性與調整能力。

目前,這些珍貴的冰芯樣本正被運送至歐洲,在嚴格的零下五十度冷鏈保護下,進行為期數年的深入分析,以期解鎖地球氣候演化的深層密碼。 該計畫的協調人Carlo Barbante指出,透過這些冰芯,科學家將能了解溫室氣體、化學物質和塵埃在大氣中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科學家們並未止步於此,他們期盼能進一步拓展氣候研究的時空界線。

來源

  • Рамблер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ScienceDaily

  • Natur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