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揭示了在南極大陸棚下發現了超過300個冰下峽谷,這一數字是先前估計的五倍,極大地影響了我們對氣候動態的理解。這些新發現的峽谷網絡,其中一些深度超過4,000公尺,其規模之大,遠超先前想像,為理解南極冰蓋的穩定性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提供了關鍵線索。
研究顯示,這些冰下峽谷在海洋環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如同隱藏的通道,將來自開闊海洋的暖水輸送到冰蓋底部,從而加速冰層的融化。這種過程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海平面和氣候模式。特別是東南極的峽谷系統,其複雜且分支眾多的U形剖面,暗示著長期的冰川活動和沉積過程。相比之下,西南極的峽谷則較短且陡峭,呈現V形,這可能表明其形成時間較晚,與近期冰川融化有關。透過高解析度的測深數據,科學家們得以更詳細地繪製海底地貌,揭示了這些先前未知的結構。例如,在托滕冰川(Totten Glacier)附近的一個峽谷中,觀測到近海床處約3,500公尺深處的洋流速度約為每秒10公分,這與將溫暖的環極深層水(Circumpolar Deep Water)輸送到大陸棚的洋流環流有關。這些發現強調了持續探索未知區域的重要性,以提高氣候變遷預測的準確性。
這些冰下峽谷的發現,不僅加深了我們對南極洲地質結構的認識,更突顯了其在氣候變遷中的潛在影響。科學家們正積極研究這些峽谷如何影響冰架的變薄和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例如,東南極的極地冰蓋,其部分融化就可能導致全球海平面顯著上升,而像奧羅拉-薩布里納(Aurora-Sabrina)和威爾克斯(Wilkes)冰下盆地就蘊藏著相當於8公尺以上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量。因此,理解這些峽谷的動態對於預測未來的氣候變遷及其影響至關重要。這項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於科學界更精確地評估氣候變遷的未來走向,並為應對全球暖化挑戰提供更堅實的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