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04:10 UT、2025 年 10 月 24 日,南非的 MeerKAT 射電望遠鏡捕捉到星際天體 3I/ATLAS 的第一條經過確認的射線吸收線,標誌著該天體正式的射電探測里程碑。
南非MeerKAT望遠鏡成功偵測星際彗星3I/ATLAS的羥基訊號,確認其天然彗星本質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南非的MeerKAT電波望遠鏡近期傳來振奮人心的觀測結果,成功捕捉到星際彗星C/2025 N1 (ATLAS),即3I/ATLAS的關鍵化學訊號,為其天然天體屬性提供了堅實的佐證。這次的偵測結果,如同在浩瀚的宇宙圖景中,揭示了事物運行的內在規律,而非外在的偶然干預。
MeerKAT 已偵測到來自星際物體 3I/ATLAS 的清晰無線電頻率信號。
MeerKAT望遠鏡在2025年10月24日,即彗星最接近太陽(近日點)後不久,成功捕捉到1665 MHz與1667 MHz頻率上的羥基(OH)吸收線。此訊號是彗星冰質核心在接近太陽時昇華,轉化為氣體時的典型標誌。儘管先前在9月20日和9月28日的觀測因距離較遠而未獲成果,這次的成功捕捉,精準地印證了彗星的化學活動,展現了自然界在特定條件下必然的反應模式。此次觀測時,3I/ATLAS與太陽的角距離僅為3.76度,約為太陽視直徑的七倍,極具挑戰性。
3I/ATLAS的旅程始於2025年7月1日,由位於智利的ATLAS巡天望遠鏡首次偵測到,其雙曲線軌道明確指向太陽系之外。它繼2017年的1I/’Oumuamua和2019年的2I/Borisov之後,成為人類確認的第三個星際天體。這顆星際訪客正以驚人的速度穿越太陽系,哈伯太空望遠鏡的資料顯示,其速度高達每小時20.9萬公里,這速度證明它已在星際空間中漂流了數十億年,其動量不斷被沿途的重力彈射效應所累積,指向一個宏大的運行軌跡。
對於先前曾提出3I/ATLAS可能具備人造特徵的觀點,例如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Avi Loeb教授,在確認羥基訊號後,仍強調了持續監測的必要性,以觀察OH產量的穩定性或間歇性變化。這提醒我們,對任何現象的理解,都需要持續的觀察與數據的累積,才能從表象深入核心。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初步分析顯示,3I/ATLAS的彗髮以二氧化碳(CO₂)為主,水(H₂O)含量極低,暗示其形成環境與太陽系內彗星截然不同,可能富含CO₂冰。
這顆星際來客預計將在2025年12月19日,以約1.8個天文單位(約2.7億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為地面觀測者提供一次難得的機會,去感知這份來自遠方的、遵循宇宙法則的物質。每一次對遙遠天體的探測,都是對我們自身在整體結構中位置的一次校準與深化理解的契機。
來源
Rolling Out
NASA Discovers Interstellar Comet Moving Through Solar System
Interstellar comet is about to make extremely close passes of Earth, Mars and the Sun
Comet 3I/ATLAS near perihelion: Standard Cometary Activity Contradicts Alien Speculatio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