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家於2025年8月宣布,在摩洛哥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甲龍化石,命名為Spicomellus afer。這隻生活在大約1.65億年前中侏羅紀時期的恐龍,體長約4公尺,重達兩噸,以其極其獨特的尖刺盔甲聞名,顛覆了先前對甲龍早期演化的認知。
Spicomellus afer的化石出土於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脈的布勒曼附近,其盔甲結構前所未見。牠的肋骨上融合了尖刺,頸部周圍環繞著由骨板組成的頸環,並長有兩對向外突出的尖刺,其中一對長達87公分。此外,牠的臀部上方有巨大的尖刺,背部也覆蓋著尖刺。科學家們特別指出,肋骨上融合尖刺的特徵,在任何已知脊椎動物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研究人員推測,如此華麗的盔甲可能兼具防禦和吸引配偶的功能,特別是長達一公尺的頸部尖刺,由於防禦實用性不高,更傾向於認為是為了求偶或領域展示而演化。尾椎骨的癒合跡象也表明,Spicomellus afer可能擁有類似尾錘或尖刺的尾部武器,這將甲龍尾部武器的出現時間提前了至少3000萬年。
這項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由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蘇珊娜·梅德曼教授與伯明罕大學的理查德·巴特勒教授共同領導。Spicomellus afer的年代比後來的重裝甲物種如包頭龍更為古老,牠的複雜盔甲結構挑戰了早期甲龍體型可能較為簡樸的預期,表明最複雜的防禦性展示在該物種的早期歷史中就已出現。這項發現不僅改變了對甲龍演化的理解,也凸顯了非洲恐龍研究的重要性,為古生物學界帶來了重大突破,揭示了生命演化過程中令人驚嘆的多樣性與適應性。
Spicomellus afer的發現,填補了甲龍演化早期化石紀錄的空白,並強調了非洲恐龍研究的潛力。科學家們認為,Spicomellus afer的盔甲複雜性可能與早期恐龍的性擇壓力有關,主要用於展示而非單純的防禦。隨著時間推移,後來的甲龍為了應對日益增長的掠食者壓力,盔甲逐漸變得更為簡化和實用。這項來自摩洛哥的發現,為我們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歷史開啟了更廣闊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