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瑪雅人運用260日曆精準預測日食 現代研究揭示其天文智慧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科學家解釋瑪雅日曆專家是如何以數世紀的準確度開發他們的日食表。

一項於2025年10月22日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深入闡述了古老的瑪雅文明如何以驚人的準確性預測太陽食的現象。這項發現不僅是對一個失落文明的重新認識,更彰顯了人類早期對宇宙規律的深刻洞察力。

瑪雅人與日食的痕跡:如何在較長時間內預測太陽日食

來自奧本尼大學的John Justeson教授與紐約州立大學普拉茨堡分校的Justin Lowry博士,共同分析了德累斯頓古抄本中記載的日食表。這份手稿源自後古典時期(約公元1100年至1521年),是瑪雅文化留下的珍貴遺產。他們的研究證實,瑪雅人運用其260天的祭祀曆法,即「索爾金曆」(Tzolk'in),來推算這些天體事件,其精確度令人嘆服。

索爾金曆在瑪雅社會中佔據核心地位,以其260天的循環週期,規範著民眾的日常生活與莊嚴的儀式活動。Justeson與Lowry的分析揭示了一個關鍵的數學對應關係:大約405個太陰月(平均長度約為29.530589天)恰好能與46個完整的260天索爾金曆週期相吻合。正是這種精妙的交會,使得瑪雅人能夠捕捉到預測日食所需的週期性規律。

為了驗證此一理論,學者們檢視了公元350年至1150年期間,在瑪雅核心區域可見的145次太陽食事件。他們進一步推斷,德累斯頓古抄本中的日食表最初可能用於記錄太陰月,但後來經過巧妙的調整,轉而用於預測太陽食。這種調整的關鍵在於,它必須精確地彌補太陽與月亮週期之間存在的微小差異,從而確保數百年時間內的預測依然可靠。

這項研究為我們理解瑪雅人對天體週期的精湛掌握,以及他們整合不同曆法系統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它也突顯了索爾金曆在瑪雅天文學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如何與社會和宗教活動緊密結合。有考古學家推測,瑪雅人對天文現象的精確記錄,可能與他們對宇宙秩序的宏觀認知有關,將天象視為社會穩定與統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據。

來源

  • Sky & Telescope

  • The design and reconstructible history of the Mayan eclipse table of the Dresden Codex

  • How the Mayans were able to accurately predict solar eclipses for centuries

  • September 2025 Mayan Astrology Forecast Pt.1: Comedy, Conspiracy & The Eclipse That Breaks Reality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