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南極洲東部成功揭示了一片史前地貌,這片地形在近兩公里的厚重冰層之下,估計已被完美地封存了長達3400萬年之久。這項突破性的發現,其細節詳盡地發表在權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為科學界提供了一個無與倫比的機會,得以深入探究南極大陸在當前大規模冰川作用開始之前的原始面貌。此一發現不僅證實了南極洲在經歷這場重大的全球氣候轉變之前,曾是一個與今日冰雪覆蓋截然不同的廣闊領域。
科學家們運用加拿大衛星RADARSAT提供的先進雷達數據,對一片面積達32,000平方公里(其大小與威爾士相當)的地表進行了高精度的數位繪製。這項精密的製圖工作,成功揭示了複雜的冰前地形結構,其中包括清晰可辨的扇形山谷、沉沒於冰下的山脈,以及深度可達近1,500米的深邃峽灣。這些令人驚嘆的地貌特徵有力地表明,在數百萬年前,這裡曾存在著強大且發達的古老河流系統,正是它們對這片土地進行了深刻的侵蝕與塑造。
這個被稱為「失落的世界」的發現,構成了一枚至關重要的時間膠囊,它保留了地球歷史上一個關鍵轉折點的氣候、植被和水文特徵。這片景觀被冰層密封的確切時間,正是地球開始經歷顯著降溫的時期,標誌著大約3400萬年前始新世(Eocene)與漸新世(Oligocene)之間的關鍵過渡。這次氣候轉變的誘因,涉及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關鍵性下降,正是這一環境變化最終觸發了隨後席捲全球的大規模冰川事件。
在這次精密的繪圖工作中,研究團隊特別識別出三塊主要的隆起陸地,其中被命名為「高地A」(Highland A)的區域,正是古代河流侵蝕作用發揮關鍵作用,從而塑造出複雜、相互分支的谷系統的所在地。了解這片古老的地形如何在如此極端且漫長的冰封條件下得以保存數千萬年,對於我們評估在當前全球暖化趨勢下,南極冰蓋未來可能面臨的穩定性問題,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見解和數據支持。更深層次來說,科學家們現在已經認識到,古代基岩的地形結構並非靜止的歷史遺跡,它實際上可能會影響現代冰流的動力學和路徑,這意味著數千萬年前的地貌結構,正以一種微妙但關鍵的方式,影響著今日南極冰蓋的行為模式和融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