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世界圖」泥板:揭示古代世界觀與洪水史詩的交會點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西元前六世紀的巴比倫「世界圖」(Imago Mundi)泥板,是現存已知最古老的古代世界地圖,為我們洞察古美索不達米亞人對宇宙的認知提供了一扇獨特的窗口。這件珍貴的文物於現代伊拉克南部的阿布哈巴(即古城錫帕爾Sippar)被發掘,並於一八八二年為大英博物館所收藏。 這塊泥板尺寸約為四點八英寸高、三點二英寸寬,其上刻有楔形文字,描繪了一個圓形地圖,中央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周圍環繞著兩層被稱為「苦澀之河」(Bitter River)的水域,象徵著當時已知世界的邊界。

泥板上的銘文不僅標示了幼發拉底河與巴比倫城等重要地理位置,更融入了巴比倫的創世神話,提及了主神馬爾杜克(Marduk)以及半人半蠍的守護者、獅鷲獸安祖(Anzu)等神話生物,展現了其複雜且深具宗教意涵的世界觀。 大英博物館的楔形文字專家歐文·芬克博士(Dr. Irving Finkel)指出,這張圖捕捉了當時已知世界的全貌,包括人們的棲居、繁榮與消亡之地。 泥板的非凡之處在於其文字內容,背面和上方的文字詳細闡述了地球的創造,並描述了美索不達米亞以外的區域與族群。

最引人注目的是,泥板的文字內容包含了巴比倫版的諾亞方舟故事,記載了英雄烏特納皮斯提姆(Utnapishtim)的方舟最終降落在「苦澀之河」之外的一座山脈上。 進一步的解讀揭示了這張「地圖」可能兼具神學宣告與探險指南的雙重功能。 泥板上的文字似乎為探險者提供了穿越「苦澀之河」的指引,其中提到必須前行「七里格」(seven leagues),才能見到「如parsiktu器皿般厚重之物」。

「Parsiktu」一詞僅出現在另一塊描述大洪水倖存者方舟的泥板上,這強烈暗示了泥板所指的正是那艘傳說中的巨船殘骸。 此外,文獻指出,方舟最終停泊的山脈被稱為「烏拉爾圖」(Urartu),這與《聖經》中記載方舟停靠的「亞拉拉特山」(Ararat)在語源上高度相關,顯示了古代中東文化間在洪水敘事上的深刻傳承。 這塊泥板不僅是古代製圖學的里程碑,更是一面映照出人類共同記憶與文化交織的古老鏡子,提醒我們,對世界的描繪從來就不僅是地理的呈現,更是信念與權力的體現。

來源

  • GreekReporter.com

  • Ancient Mystery of the World’s Oldest Map on a 3,000-Year-Old Babylonian Tablet Finally Uncovered

  • Imago Mundi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巴比倫「世界圖」泥板:揭示古代世界觀與洪水史詩的交會點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