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的海洋施肥者:燕鷗的飛行排泄物對生態系的貢獻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一項來自日本的研究揭示了白眉海燕(Calonectris leucomelas)獨特的營養循環行為,牠們在飛行中排泄富含營養的糞便,對海洋生態系有顯著貢獻。研究人員在船越島(Funakoshi Ohshima Island)為15隻白眉海燕裝設攝影機,觀察到牠們幾乎完全在空中排泄,糞便排出間隔約為4到10分鐘。這種行為可能與保持清潔或避免在水面上被掠食者攻擊有關。

這些糞便富含氮和磷,如同天然的海洋肥料,能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進而支持海洋食物網,對於缺乏天然養分來源的區域尤其關鍵。歷史上,人類也曾利用海鳥糞作為肥料,用於火藥生產,甚至用於皮膚護理。印加文明便極度重視海鳥糞,並制定嚴格法律保護產糞海鳥,以確保農業繁榮。這種珍貴的資源在19世紀的農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引發了對海鳥島嶼的開採熱潮。

白眉海燕的遷徙模式也展現了牠們的生態重要性。牠們的繁殖地主要在東亞,但在非繁殖季節會遷徙至熱帶海域,例如新幾內亞北部海域、阿拉弗拉海和南海,遷徙距離可達5,400公里。2025年5月,在德拉瓦灣附近罕見地目擊到一隻白眉海燕,這突顯了該物種的遷徙路徑以及保育牠們的重要性,以確保牠們持續為海洋生態系帶來益處。這是北美大西洋地區首次有記錄的案例。

研究顯示,白眉海燕的飛行排泄行為不僅有助於維持自身衛生,更在無意間成為海洋生態系的關鍵養分來源,促進浮游生物生長,為海洋食物鏈基礎提供支持。這種自然界的循環展現了生物體之間微妙而重要的連結。了解並保護這些飛行中的「海洋施肥者」,對於維持海洋生態系的健康與平衡至關重要。全球估計有8.4億隻海鳥參與營養循環,每年約排放591,000噸氮和99,000噸磷。海鳥糞甚至可能在珊瑚礁白化後,幫助其恢復。牠們的行為提醒我們,即使是看似微小的生命活動,也能對廣闊的生態系產生深遠的影響。

來源

  • The Cool Down

  • Audubon Magazine

  • PMC

  • Coast TV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