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9月1日宣布,撤銷先前授予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SK海力士(SK Hynix)的出口授權,要求這兩家韓國記憶體晶片巨頭向中國出口半導體製造設備時,必須取得許可證。此舉標誌著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技術限制進一步收緊,預計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的聲明,此項政策變更旨在關閉先前存在的漏洞,使這些外國公司在中國的營運與其他競爭對手處於相同的許可要求之下。先前,三星和SK海力士的中國工廠能夠在沒有額外許可證的情況下進口晶片製造設備,但現在,他們必須與美國監管機構協調每一次的設備運輸。此項新規將在120天後生效,為相關企業提供了調整期。
此次政策調整已對市場情緒產生影響,SK海力士股價下跌4.4%,三星股價則下跌2.3%。SK海力士在中國無錫設有DRAM記憶體工廠,而三星則在西安擁有重要的NAND生產基地。這些設施的營運高度依賴於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因此,新的許可要求無疑增加了其營運的不確定性。
分析師指出,美國的這項限制措施可能會擴大中國製造晶片與韓國晶片之間的技術差距,並可能使Micron等競爭對手受益。美國此舉的根本目的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旨在限制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的能力。此類措施的影響也擴及日本的設備供應商,導致其股價隨之下跌。中國方面則對此表示批評,並誓言將保護其國內企業的利益。
回顧過去,美國政府自2022年以來已多次收緊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管制,包括限制先進晶片和製造設備的銷售。此次撤銷豁免,是延續了這一策略,旨在阻止中國獲取對其軍事現代化和人工智慧發展至關重要的技術。儘管美國商務部表示將審批現有工廠的營運許可申請,但對於擴大產能或升級技術的申請,則不打算批准。這意味著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國的生產線可能僅限於生產較為成熟的晶片,而非最尖端的產品。
此類地緣政治因素對全球科技產業的影響日益顯著,企業在佈局全球供應鏈時,必須更審慎地評估和應對不斷變化的政策環境。這也促使中國加速其半導體自主化的進程,尋求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以減少對外部供應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