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8月29日,標普500指數報6,439.30點,較前一交易日微跌0.77%。儘管如此,該指數仍穩居歷史高位附近,其預期本益比(Forward P/E)為22.3倍,顯著高於10年平均的18.4倍。科技巨頭如微軟、輝達和蘋果是推動標普500指數表現的主要力量,這得益於人工智慧(AI)領域的飛速發展。輝達的市值已突破4兆美元,確立了其在AI產業中的關鍵地位。然而,這種高度集中的市場表現也引發了對穩定性的擔憂,分析師警告,標普500指數的表現日益依賴少數幾家大型企業,這可能增加市場的波動性。
另一方面,美國的貿易政策為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宣布對來自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此舉引發了全球股市的顯著下跌。儘管有報導指出,部分企業已開始調整策略,例如將AI預算從廣泛應用轉向更具潛力的領域,以尋求實際的投資回報。
儘管對AI的資本投入龐大,許多公司尚未看到預期的效益。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研究,在投資生成式AI工具的公司中,有95%尚未從中獲得實際的營收或生產力提升,這對AI驅動的市場反彈的可持續性提出了質疑。該研究指出,企業在整合AI工具到複雜工作流程時面臨挑戰,許多項目因不切實際的期望、整合不佳以及缺乏專門的適應性而失敗。
儘管如此,AI的應用仍在持續演進,例如輝達提出的「小型語言模型」(SLM)概念,認為參數較小的模型在處理日常任務時可能比大型語言模型(LLM)更具成本效益和效率。這顯示出AI領域的創新仍在不斷探索更實用的發展路徑。
總體而言,標普500指數目前的估值反映了科技領域的強勁表現,但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高估值、市場集中度以及貿易政策的潛在影響,以應對市場可能出現的波動。對AI投資的回報進行審慎評估,並理解其在不同業務功能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將是未來市場參與者需要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