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微表情洞察:日本研究預警青年族群潛在情緒低谷的新途徑

编辑者: Liliya Shabalina

隨著科技的進步,一種嶄新且非侵入性的途徑正被開拓,用以探測人們,特別是年輕族群,在情緒低谷初期的細微徵兆。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團隊運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對大學生所拍攝的簡短自我介紹影片進行了深入分析,成功識別出與情緒困擾症狀相關聯的特定肌肉運動模式。

這些模式以極其隱蔽的非語言線索形式出現,例如眉毛內側的輕微上揚,以及唇部和口部的特定動作。研究發現,報告有輕度抑鬱症狀的學生,在同儕評價中常被認為不夠友好或缺乏表現力,儘管他們並未顯得僵硬或緊張,這暗示輕度抑鬱悄悄削弱了積極表情的傳遞。AI技術能敏銳捕捉到這些肉眼難以察覺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與抑鬱評分呈現高度相關性。

此項技術的成熟,為在教育機構乃至職場環境中對心理健康指標進行可及性監測提供了可能,從而為及早介入提供了堅實基礎。這項研究成果已於2025年8月21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人員強調,這種基於短影片和自動化表情分析的方法,有望融入心理健康科技或企業員工關懷計畫中,以更高效地監測個體的心理狀態。

學術探討指出,面部表情分析在臨床心理學中的應用日益受到重視,機器學習模型在識別憂鬱症狀的準確性上,正與專業臨床評估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現出更高的客觀性。這類客觀數據的累積,正為心理健康支持系統的優化提供強大後盾,使我們能更精準地把握「時機」這個關鍵要素,實踐「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

這項科技的價值在於,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健康狀態往往隱藏在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之中。當我們願意將注意力從表面的喧囂轉向內在的微小波動時,便能為周遭的人創造一個更具支持性的環境,讓支持與關懷能在最恰當的時刻到位。

來源

  • globo.com

  • Waseda University

  • O Globo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