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界長期以來普遍認為,兒童在學習語言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是推動語言演變的主要動力。此觀點可追溯至19世紀語言學家亨利·史威特(Henry Sweet)的論點:「若兒童每一代都能完美學習語言,語言便不會改變。」然而,最新的研究卻對此提出了質疑,指出語言的變遷更可能受到青少年及成人語言使用的影響。
一項於2025年在《心理學前沿》(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發表的研究,分析了美國1960年至2018年間近7,000集的兒童電視節目劇本。研究人員發現,節目中男性與女性角色的語言呈現方式存在持續的性別偏見模式,這表明成人和青少年在媒體中的語言使用,能夠延續甚至放大性別刻板印象。
另一項由哈佛大學艾莉卡·柏格森(Elika Bergelson)領導的研究,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了來自12個國家、43種語言的兒童錄音,總時長超過40,000小時。研究結果顯示,影響語言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兒童的年齡、臨床因素以及他們接觸到的成人語量。這項發現強調了成人語言對兒童語言發展的深遠影響,進而挑戰了兒童語言錯誤是語言變遷首要來源的傳統觀念。
這些研究共同揭示了成人和青少年語言使用在推動語言演變中的重要性。這些群體所具備的社會權威、創意表達和互動彈性,使得新的語言形式得以產生並延續。語言作為一個動態演變的系統,理解其變遷的驅動因素,對於語言學研究及有效的語言教學策略發展至關重要。
透過關注語言產生與變遷背後的廣泛社會、歷史及互動過程,研究人員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語言演變的機制與原因。這種方法預示著對語言變遷機制的更佳解釋,並能為更有效的語言教學方法提供啟發。總而言之,雖然兒童的語言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但青少年和成人的語言使用在推動語言變遷方面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這一觀點的轉變,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傳統信念,並為探索語言演變的複雜動態開啟了新的研究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