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達金永語(Darkinyung language)的復興進程依然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文化事業。這項工作不僅仰賴於耆老的智慧傳承,更需要年輕一代的積極參與和投入。這項努力遠遠超越了單純地保存歷史遺產,它為後代子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展現出該社群面對歷史困境時所擁有的堅韌生命力。
站在這場語言復興運動最前線的是布朗溫·錢伯斯(Bronwyn Chambers)。她的孫子,22歲的傑克·錢伯斯(Jack Chambers),正是這種跨世代連結的鮮明體現,他積極投身於語言學的復振工作。祖孫二人的共同行動,經常圍繞著新南威爾斯州中央海岸諾拉角(Norah Head)附近的一處古老貝塚展開。這個地點對於達金永族人來說,具有深遠的宗教和文化意義。達金永族的傳統領地幅員廣闊,從南部的霍克斯伯里河(Hawkesbury River)一直延伸到北部的麥覺理湖(Lake Macquarie),區域內登記在冊的文化遺址數量超過7000處。
追溯這份奉獻精神的源頭,必須回到2001年。當時,布朗溫的父親羅納德·威廉斯(Ronald Williams)曾對語言的失落表達了深切的遺憾。這些期望最終在2008年結出碩果,即《達金永語語法與詞典:基於歷史資源的語言復興》(Darkinyung Grammar and Dictionary: Language Revival from Historical Sources)一書的出版。這部由卡羅琳·瓊斯(Caroline Jones)編纂的奠基性著作,提供了詳盡的語法解釋和豐富的詞彙,其內容主要基於19世紀的歷史研究資料,成為當前所有復興工作的基石。
在2025年,語言振興計劃涵蓋了沉浸式靜修營和多場研討會,核心目標是加強語言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承。達金永語曾是新南威爾斯州大約35種原住民語言之一,由於缺乏音頻記錄的保存,它目前被歸類為急需復興的語言項目。儘管如此,該語言仍展現出獨特的語言學特徵,例如擁有豐富的後綴標籤系統,用於標示句子中的關係,以及其特有的自由語序結構。
這些復興行動不僅是語言的搶救,更是一種宣示文化自主權和自決權的行為。新南威爾斯州議會通過的《原住民語言法》(Aboriginal Languages Act)等立法措施,承認了這項工作的歷史重要性,並支持社群主導整個復興進程的意願。諸如穆爾貝原住民語言與文化合作社(Muurrbay Aborigi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Co-operative)等組織所推動的倡議,創造了必要的空間,讓祖先的智慧得以被接納並融入現代生活脈絡之中,從而確保文化遺產得以延續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