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的一項開創性研究,揭示了情緒事件如何顯著增強我們對同期發生細節的記憶力,即使這些細節先前可能被認為微不足道。這項研究深入探討了我們的大腦如何優先處理與強烈情感時刻相關的資訊,為理解記憶的本質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項研究共納入了近650名參與者,並進行了十項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情緒事件具有「回溯性地穩定脆弱記憶」的力量。參與者在觀看圖像(其中一些與獎勵相關)後接受了突擊記憶測試,清晰地展現了對周圍資訊的記憶增強模式。研究人員識別出兩種關鍵機制:前瞻性記憶,即情緒事件發生後的時間點,其後發生的事件更容易被記住;以及回溯性記憶,即在情緒事件發生前,如果細節與該事件有相似之處,則先前發生的細節也能被保留下來。這表明大腦會根據與情感體驗的關聯性,主動地鞏固較弱的記憶。
研究進一步指出,大腦並非平均地強化所有與情緒事件相關的記憶。它採用了一種「分級優先」的原則,根據事件的情感強度和與之的相似度來決定記憶的保留程度。例如,在情緒事件發生後的時間點,其後發生的事件被記住的可能性取決於該情緒事件的影響力有多大。而對於情緒事件發生前的記憶,只有當它們與該事件在視覺特徵(如形狀或類別)或主題上有高度相似性時,大腦才會加強對它們的記憶。這種機制顯示了記憶的選擇性與關聯性。
這些發現對於教育和臨床應用具有深遠的意義。在教育領域,將情感參與融入複雜科目的學習,有望顯著提升學習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艱澀的概念。在臨床治療方面,例如針對年長者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這種對記憶鞏固機制的理解,可能為開發更有效的記憶恢復或干預策略提供基礎。研究人員強調,情緒的顯著性可以被精確地利用,以達到強化有益記憶或減弱有害記憶的目標。
這項由波士頓大學心理學與腦科學系的副教授Robert M.G. Reinhart及其同事進行的研究,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記憶科學的理解,也為實際應用開闢了新的途徑。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為我們如何更好地學習、記憶和應對記憶挑戰提供了寶貴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