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森布里亚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比利·克拉克(Billy Clark)正领导一项题为“产出与评价风格”的开创性研究项目,该项目获得了莱弗休姆信托基金(The Leverhulme Trust)为期两年的重大研究奖学金支持。该研究项目于2025年9月启动,旨在深入探究个体在日常对话中产出和解读语言的心理过程。
克拉克教授表示:“当一个人用特定的语调和非语言行为说出‘我累了’时,是什么样的心理过程促使他们以这种特定方式进行沟通,而我们作为听者又是如何理解他们真实意图的?”该研究将探讨这些沟通过程是否涉及显性推理,抑或是更为自发的反应。研究团队将深入考察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如何无意识地运用语境信息和心理捷径来理解他人的意图,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沟通的有效性。此研究思路与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的“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概念相呼应,为理解对话中的自发与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框架。
该项目根植于“相关性理论”(Relevance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类会利用心理捷径来快速理解他人意图的含义。为验证此理论,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参与者将被要求预测他们的陈述可能引发正面还是负面的反应,研究人员随后会将这些预测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此外,研究还将运用“激发回忆”(stimulated recall)的方法,让参与者在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立即解释其沟通选择,这有望揭示日常语言背后的实时思维过程。
克拉克教授的研究兴趣广泛,涵盖了语言语义学、语用学、韵律意义和语义变迁等领域。他曾将相关性理论应用于思考词汇、句法和韵律形式的意义。这项为期两年的研究成果预计将集结成一本学术著作,并可能为未来的教育资源开发提供指导。通过对日常对话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人类交流本质的理解,也为提升沟通效率和人际互动质量提供了宝贵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