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分析特朗普的“三字母战争”词汇

编辑者: Vera Mo

美国语言学家兼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深入剖析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公开演讲和社交媒体信息中的用词特点。他指出,特朗普倾向于使用特定的词汇来表达观点、压制反对者,并以此塑造公众认知。

米尔斯海默特别关注了特朗普对“战争”(war)一词的偏爱,以及他提出将“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更名为“战争部”(Department of War)的设想。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战争”一词直接指向冲突的开启,而“防御”则暗示着被动卷入已发生的冲突。特朗普对“战争”一词的钟情,反映了他将语言视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用以坚定地表达自身立场并确立其观点的绝对正确性,而不容置疑。2025年9月16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国防部副标题改为“战争部”,以此绕过国会批准,并声称此举是为了摆脱“觉醒”(woke)意识形态,重拾军事上的胜利。他认为,“战争部”这个名称比“国防部”更具力量感,并回顾了美国在“战争部”时期取得的辉煌历史。然而,批评者认为,这一更名举动与他“反战总统”的形象相悖,并可能加剧冲突的潜在风险。

此外,米尔斯海默还强调了特朗普在公开声明中频繁使用感叹词和大量感叹号的习惯。例如,他会断言“通货膨胀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击人们”,或者在谈到移民危机时说“没有人见过这样的事情”。语言学家指出,即使是听起来最积极的表述,也常常是精心设计的语言攻击,其目的在于不容置疑地传达其个人观点。这种沟通方式在2025年9月16日白宫记者会上得到了印证。当时,澳大利亚记者约翰·莱昂就特朗普在任职期间是否参与商业活动提问,特朗普不仅拒绝回答,反而威胁记者,称将告知即将到访的澳大利亚总理关于他的“糟糕提问”。这一事件凸显了特朗普如何运用语言和沟通作为工具,来巩固自身立场并压制批评声音。

对特朗普语言风格的分析也揭示了他善于运用简洁、重复和情感化的词汇来吸引听众。研究表明,他的演讲风格常被描述为口语化、易于理解,甚至被一些人视为“支离破碎的陈述”,但这种风格却能有效地与特定受众建立联系,营造一种“真实性”和“接地气”的形象。这种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民众,但也因其缺乏严谨的逻辑和叙事连贯性而受到批评。特朗普的语言运用,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识的习惯,都深刻地影响着政治话语的生态,并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来源

  • Рамблер

  • Lenta.ru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